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各家新车的经销商将被允许经营二手车,这将对目前的二手车交易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很多汽车厂商带来了无限商机。新车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那么这些车辆随时可能成为二手车的潜在资源。虽然车源在不断膨胀,但是目前二手车交易的发展速度却无法跟上节奏,表现为吸收二手车资源、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不强,这使得很多新车经销商们“相中”了旧车市场的大蛋糕。
旧车商并无“狼来了”之感
目前,二手车行业以民间资本占绝对优势,虽然经营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包括对车况的评估、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都很准确,但个体经营在某些方面尚属于弱势,例如民间资本的增长能力、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二手车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吸收外部投资以扩大规模的能力、与新车厂家合作等方面都有所欠缺,然而发展是迫在眉睫的,那么旧车商家更需寻求发展的契机。随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新车经销商对二手车交易产生浓厚兴趣,例如上海通用推出“诚信二手车”;众义达等上海大众的销售商成立二手车经营部;广本的4S专卖店全面开展二手车置换业务;捷达的各经销商正在酝酿开拓旧车置换业务等。在政策和新车厂家的支持下,新车商家跃跃欲试,准备全面涉足二手车领域。但是,旧车商家们并没有感觉“狼来了”,反而看到了希望,因为在新车商家搞旧车的初期,与现有的旧车公司合作的方式必不可少而且非常有效,特别是在车主进行“卖旧买新”的置换业务时,产生了旧车公司收旧车、新车商家卖新车的业态形式,双方自然各有所图,是双赢的关系。
新旧车商合作摒弃“遮遮掩掩”
新车厂家及经销商早已看准了二手车交易这一颇具潜力的市场,例如上海通用,率先在国内推出“诚新二手车”业务,并在自己的4S专卖店中销售本品牌的二手车,但作为厂家推行二手车业务的最终执行者--品牌4S专卖店,收购车辆的资金还是来源于现有的旧车经纪公司。例如,车主到某品牌4S专卖店准备置换新车,前提是先卖掉自己的旧车,此时新车专卖店会通过与其合作的旧车公司告知车主收购价,如果车主同意卖车,那么旧车公司会出这笔资金,新车商家是不会为此投资的。很显然,其利润着眼点在销售新车的环节中。这种合作形式早在2000年(即换车高潮到来之时)就已经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缺乏厂家的认可,双方的合作显得“遮遮掩掩”。随着近两年上海别克、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东风汽车相继推出二手车置换业务,其品牌专卖店开始大张旗鼓的进行二手车业务的宣传,与各旧车公司的合作也更为紧密。
“只卖不回收”将被新车商改变
虽然各新车经销商看好这一市场,但都比较谨慎,并未投入大量资本收售车辆,或是利用外部投资成立二手车经营机构并与之合作。从目前情况看,新车品牌专卖店投资搞旧车的可能性还比较小,或者说是时机尚未成熟,主要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对旧车车况的评估、收购和销售行情价格等都很难准确把握。既然“隔行如隔山”,那么采取和旧车经纪公司合作经营的方式来得最直接,也能马上见到效益,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种合作还会保持很长时间。其中,新车专卖店会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及相应的服务,达到吸引卖车人和置换新车的目的,而利用旧车商家的资金来收购车辆。虽然这种方式时比较初级,但是新车经销商在缺少经验丰富的二手车人员、厂家资金支持、没有科学有效提供评估和检测技术标准的情况下,与旧车商家的合作绝对是一种务实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没有二手车业务的尴尬局面,“只卖不回收”的方式将被新车销售商们改变。
增加产权流动次数势在必行
据了解,新车经销商开辟二手车阵地,对二手车交易起到推动作用。以本市为例,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新车的发展逐渐放缓,二手车交易将加快步伐。具体讲就是促进汽车产权的流动,而且在每一次产权移动过程中,都会产生增值,不仅为各旧车商家带来经济效益,也为保险、信贷、维修、翻新等业务创造了价值,同时增加了利税,扩大了就业。
总之,产权流动的次数越多,累积的利润也就越多,产生的机遇也更多。所以,各品牌的经销商都是跃跃欲试,积极行动起来,很多专卖店已经着手开辟二手车交易或是咨询服务等,并赢得到广大车主的认可。二手车行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而随着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将会有更多的新车商家放开手脚,涉足二手车交易,新车商家与旧车商家也会在合作中不断协调,在整体上推动二手车交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