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领导致辞
工作职责
工作岗位
工作动态
联系方式
高效的服务回报广大会员

整合轿车运力资源 共商汽车物流发展大计


整合轿车运力资源 共商汽车物流发展大计 ——全国轿车运力资源整合研讨会在京闭幕 为了解决轿车运送过程中单向载货运输、双向核算运输成本、返回运力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近日在京召开了全国轿车运力资源整合研讨会。联合会戴定一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陈文玲副司长、交通部公路规划司李兴华副司长、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陈跃红处长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民生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久物流有限公司、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北京欧曼重型汽车厂等企业的代表,也在会上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轿车运力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大家认为,目前我国轿车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各轿车生产企业为了对顾客实现零公里交货的承诺,自建轿车运输网络和投资建设仓库、船舶、铁路专线、运输队伍,出现重复建设,运力资源浪费等现象。特别是近两年轿车销售出现“井喷式”增长,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但规模有大有小,运力资源分散。同时部分地区存在着轿车需求与轿车产销以及轿车运输能力不匹配现象,有些地方轿车产销量大,但运力不足,有些地方轿车产销量小,但运力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发展。二、汽车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轿车运力资源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的情况。目前,全国运输汽车的空载率约为37%,其中汽车物流企业车辆空载率达39%,存在着回程空驶、资源浪费、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尽快整合轿车运输体系,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是汽车物流企业的共同呼声。三、汽车物流标准制定迫在眉睫。汽车物流的是伴随汽车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由于这个行业起步晚,发展快,行业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当前轿车的销售绝大部分是通过汽车物流企业所使用的轿车专用运输车,运送到汽车生产企业指定的销售网点,也就是说汽车生产企业对客户零公里的承诺,是由汽车物流企业来实现的。但是汽车物流企业在运送轿车的过程中,其专用运输车使用受到国家有关汽车标准的限制,即限制生产、限制运输。具体表现是:(一)个别地区的部分企业为了将轿车迅速运送到经销商网点,回避或绕过国家现有法规和标准,采取变通的手法,力图使轿车专用运输车运输合法化,造成轿车专用运输车制造企业之间不平等竞争。(二)国家有关标准已不适应轿车运输发展的需要,应视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汽车需求和汽车销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运输标准进行调整,同时尽快制定《轿车运输专用车辆生产标准》、《轿车运输服务标准》等。(三)由于标准修订和制定滞后,一些轿车专用车行驶运输过程涉及到交通和公安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轿车专用车的运行,迫使汽车物流企业采取经济手段解决道路行驶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滋生了腐败现象。对此,轿车运输企业反映十分强烈。四、信息不畅通,阻碍了轿车运力的对流。目前轿车生产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以及轿车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缺少相互沟通,要想实现全国轿车运力资源的整合,信息网络的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尽快搭建汽车物流信息平台,是与会代表的迫切要求。五、是汽车运力资源的整合,涉及汽车生产、汽车物流、汽车运输设备制造企业,涉及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国家各方面的协调。目前国家没有一个协调机构承担此项工作。为此,与会代表一致呼吁,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尽快成立汽车物流行业协会或汽车物流专业委员会。与会代表一致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建议,希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根据与会代表的要求和反映,尽快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成立汽车物流协会或汽车物流专业委员会。通过这样的行业组织,加强汽车物流业的管理和行业自律,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汽车物流中的问题,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二、向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申请,将汽车物流运力流量的统计列入《全国汽车流通统计报表制度》,定期通报全国汽车运力流量情况,并将汽车物流信息定期反馈给汽车生产和物流企业。三、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尽快制定《轿车运输专用车辆生产标准》和《轿车运输服务标准》。四、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专题研究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及时向社会发布运输价格信息、物流资源信息等。五、为了加强汽车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加强经验交流、信息沟通,共同研究解决汽车物流行业的存在问题,有必要定期召开全国汽车物流行业年会。本次会议是一次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性会议。参加会议的主要有轿车生产企业,如一汽轿车、一汽大众、天津丰田、广州本田、神龙汽车、金杯通用、北京现代、南京跃进、浙江吉利、安徽奇瑞等;汽车物流企业,如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民生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久物流有限公司、天津安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华轮-威尔森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富日——日捆储运(广州)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公司、中外运集团总公司、捷利物流有限公司等;以及汽车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和投资公司,如天津劳尔工业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参会代表共约130多人,境内外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和及时报道。(生产资料市场专业委员会供稿)
日期: 200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