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领导致辞
工作职责
工作岗位
工作动态
联系方式
高效的服务回报广大会员

上半年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与全年走势预测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蔡进、陈秀芝

    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持续稳固,促进了生产资料市场和物流规模的稳步较快增长,市场走势基本呈现两个发展阶段。前4个月,市场交易活跃,需求较为旺盛,价格节节攀升;后两个月,市场供需增势回稳,价格由稳转降。
    预计下半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总体走势在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继续呈现增速回落和价格振荡下行的格局。其中,三季度随着制造业、房地产增速的持续放缓,市场在回稳中继续有所回落;四季度经过相应调整和重新布局,市场发展将再度进入稳定增长期。
    一、上半年市场运行基本状况
    上半年,生产资料市场在持续恢复和快速发展中,呈现高位趋稳和增速回落的态势,市场表现出“五缓一增”的基本特征。
    一是销售总额增速趋缓。
    上半年,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额17.1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22.7%,仍然处在较快增长区间。但自二季度以来,市场增速持续放缓,一季度增速最高,达到25.8%,之后逐月放缓,4、5、6各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2.9%、19.9%和16.8%。(参见图1)
    二是市场需求旺中渐缓。
    据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按可比口径统计测算,上半年市场总需求(包括国内消费+出口)同比增长20.9%,比一季度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其中30种物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煤炭、焦炭、柴油、铜材以及部分化工产品下降幅度超过平均水平。(参见图2)

图1:2008-2010年各月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2:2008-2010年各月30种主要生产资料市场总需求情况


    三是物流规模增势放缓。
    根据工信部提供的交通运输部门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和全路日均装车数在保持稳步较高增长的同时,均呈现同比增速回落和4月及6月环比下降的情况。其中6月份,全路货物发送量及日均装车数同比分别增长10.3%和9.4%,比5月份增速分别减缓1.27和1.29个百分点;环比分别下降3.26%和0.24%。其中,石油、钢铁、粮食、化工产品及化肥农药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4.7%、8.2%、2.1%、10.3%和20.3%,只有水泥略降0.6%;环比分别下降1.5%、5.6%、5.7%、2.6%和6.4%,水泥环比降幅达到10.8%。(参见图3)


图3: 2009-2010年各月货物发送量及变化趋势

    四是市场价格涨势减缓。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价格监测资料,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半年各月环比分别为2.8%、-0.3%、1.5%、3.2%、-0.7%和-2.6%,其中6月份为2009年以来单月环比最大降幅;同比分别为17.0%、16.5%、20.0%、19.3%、16.7%和11.4%;1-6月份累计同比为16.3%,比1-5月份涨幅缩小1.2个百分点。降幅较大的品种主要有钢材、有色、化工和成品油,与5月份平均价格相比分别下降4.9%、5.2%,4.1%和2.4%。上半年累计生产资料平均价格水平比年初上升4.6%,其中6月份比年初仅上升3.8%,大大低于前期水平。(参见表1及图4)

表1:2008-2010年各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变化情况表(±%)

指标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环比

2008

1.4

1.8

3.1

1.3

3.2

2.5

1.5

-2.2

-2.4

-9.2

-9.8

-3.7

2009

0. 2

-0.2

-1.7

2.8

1.4

1.7

2.03

3.3

-1.7

-0.8

1.8

2.5

2010

2.8

-0.3

1.5

3.2

-0.7

-2.6

 

 

 

 

 

 

同比

2008

11.9

13.9

17.3

18.1

21.4

25.3

26.9

22.5

17.5

5.4

-6.4

-11.7

2009

-12.5

-14.8

-19.0

-18.2

-19.3

-20.5

-20.3

-16.5

-16.0

-8.2

4.9

12.9

2010

17.0

16.5

20.0

19.3

16.7

11.4

 

 

 

 

 

 

累计

同比

2008

11.9

12.9

14.4

15.3

16.7

18.1

19.4

19.7

19.5

18.0

15.6

13.0

2009

-12.5

-13.7

-15.5

-16.3

-17.4

-18.1

-18.5

-18.3

-18.1

-17.5

-16.1

-14.5

2010

17.0

16.8

17.7

17.8

17.5

16.3

 

 

 

 

 

 

      
图4:2008年以来各月生产资料市场综合价格升降变化趋势图

    五是流通企业经营效益增势趋缓。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203.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62亿元,同比增长28.7%,但增势趋缓增速大幅回落,特别是利润率水平一直在2%以下徘徊,行业利润不均衡的现象更加显著。(参见表2)


表2:2010年重点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利润情况

指标名称

2010  1-6

2010  1-5

2010  1-3

2009  全年

2009  1-6

2009  1-5

2009  1-3

利润总额同比±%

28.7

81.8

141.2

-1.77

-55.8

-66.1

-89.4

销售利润率%

1.88

1.86

1.92

1.24

2.10

1.67

1.30


    一增是部分生产资料库存增加。
    据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统计测算,6月末全社会平均库存水平比年初上升了13.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2.4%;平均库存可供周转4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天。库存上升较大的品种主要有铁矿石、煤炭、原油、粗铜、铝材以及汽车等。另据有关资料,6月末,全国26个钢材市场、五种钢材品种平均库存量比去年同期上升幅度高达75.3%。
    从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显示,前4个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均在50%以下,5月份达到49.8%,接近50%的临界点,6月份升至51.3%,显示库存积压情况开始显现。
    二、对当前市场运行的基本判断
    从上半年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及图示图表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尤其是3、4月份,无论是生产资料流通规模、市场需求总量,还是价格走势,都达到了本轮经济恢复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从发展趋势上看,均出现增速从4月份后逐月回落和增势逐渐转淡的迹象。
    这一迹象,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数据中也明显反映出来。从上半年制造业PMI变化情况看,多项指数基本在3、4月份达到峰值。如,综合指数4月份为55.7%,5、6月份分别回落至53.9%和52.1%;新订单指数由4月份59.3%,回落到5月份的54.8%和6月份的 52.1%;新出口订单指数也从4月份的54.5%,回落到6月份的51.7%;购进价格指数更是从4月份 72.6%高点,快速回落到6月份的51.3%。
    我们分析认为,影响生产资料市场保持较大规模和较高增长以及增速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稳固向好持续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对比基数依然较低,以及去年同期经济处于逐渐恢复,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加快回升;三是国家在房地产投资、节能减排及产业结构调整、管理通胀预期、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我们认为,上半年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由高速增长逐步趋向平缓,是与整体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相一致的,市场发展体现出政策与需求互动,调整与增长并进的基本格局。

    三、下半年市场走势的基本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很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这对判断下一步市场走势带来一定困难。一方面,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固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总体上也在摆脱下降逐渐进入恢复和增长。这些有利因素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在上半年基本实现了稳步较快发展的目标。但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自生动力不足及增势减缓,以及有些生产资料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等问题。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曲折多变,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在不断加剧,国际石油、铁矿石、铜、铝、钢材等基础商品价格也呈现大幅波动或下降趋势。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或不利影响。
    根据国家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以及上述分析,我们判断,下半年生产资料市场走势的基本特点将是缓中趋稳。三季度是今年较为关键的阶段,应保证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四季度市场将在前期回调的基础上趋于稳定,表现出温和增长的趋势。
    预计,全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在15%左右;全年物流总额增长在16.5%左右;全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2009年将上涨12%左右。这样的生产资料销售及物流总额增长是完全可以支撑国民经济8-9%的增长水平的。
    四、当前市场需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1、既要防止这一轮市场回落过快过深,更要防止市场需求单边下滑或回落快于生产供给。宏观政策要采取“稳需求、控产量、保平衡”的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应保持20-22%的增长力度。
    2、当前市场价格处在正常价位低限,起伏较大。如果价格继续下滑,将影响企业效益,价格大幅反弹又会重新形成通胀压力。建议宏观调控应实行稳价策略。
    3、采取“保两头,调中间”的措施,不失时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抓住当前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的时机,一方面,要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保证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适度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实施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间利润平均化,推动产业均衡协调发展。
    4、要加快建设与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在当前市场流通环境下,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价格的大幅波动状况。主要表现在经济形势好,市场转旺时,生产厂商对产品囤库捂盘,经销商也囤积居奇,人为造成了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局面。在市场形势转淡,价格处于下行时,生产厂商又强压强卖,经销商纷纷降价抛售。我国流通体制不健全,流通起不到真正对市场进行调节和平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对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应尽快完善我国现代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以流通为导向,变工商博弈为工商融合,推动和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日期: 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