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造业经济活动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从CFLP非制造业PMI解读当前经济形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09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商务活动状况指数为52.3%,环比回落9.8个百分点。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状况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变化和生产供给状况。商务活动指数的变化说明,我国非制造业经济活动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从各主要指数变化来看,当前非制造业经济活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服务业市场需求有所下降。本月,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1%,环比回落7.6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今年以来第三次回落至50%以下。20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的新订单指数出现了下降,并且下降的行业都集中在服务业。其中,既有受季节性消费因素影响的行业如住宿业、餐饮业等,也有和制造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紧密相关的行业如运输业、生产资料批发零售业等。这说明,一方面本月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出现回落;另一方面,与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行业需求仍不牢固,需要进一步培育。
2.企业经营面临成本上升压力。本月,非制造业中间价格投入指数为59.5%,环比上升4.5个百分点。自今年4月以来,中间投入价格指数连续8个月保持在50%以上,本月达到了今年的最高值。中间投入价格的增长带动了最终收费价格的增长。本月,消费性服务业价格指数为52.8%,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该指数也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但从变化幅度来看,中间投入价格的增长幅度要远远大于收费价格指数的增长幅度。这说明,非制造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价格并未能完全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企业面临着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压力。从企业反馈来看,原材料、燃料等价格的不断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已经成为各非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3.企业对未来市场变化仍保持良好预期。虽然本月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增速有所放缓,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但非制造企业对未来市场继续向好的预期并未改变。本月,非制造业PMI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7%,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9个月保持在60%以上。在20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的企业对未来保持乐观预期。
从三大类行业的变化来看,各行业的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活动仍保持增长,其需求出现回落。
11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为53.6%,环比回落6个百分点。这说明本月生产性服务业的经营活动仍保持了增长,只是增速有所放缓。该指数连续5个月保持在53%以上。支持本月生产性服务业经营活动增长的主要是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等信息服务型行业,生产资料批发零售业的商务活动也出现小幅增长。
与商务活动的变化相反,本月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出现回落。其新订单指数为48%,环比回落8.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今年第三次回落至50%以下。本月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出现回落的主要行业是运输业和生产资料批发零售业。
消费性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和需求均有下降。
本月消费性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回落至50%以下,说明其经营和需求均有所下降。本月消费性服务业活动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季节性消费因素的影响。
从具体行业来看,导致本月消费性服务业这种变化的主要行业是住宿业、餐饮业等受季节性消费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环比均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并处于50%以下。
而反映消费品市场变化的主要行业如零售业虽有所回落,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本月,零售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为57.4%,新订单指数为56.5%,均保持在50%以上。
建筑业的经营和需求均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本月建筑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落,但均保持在50%以上,说明建筑行业仍保持着稳定增长,只是增速有所放缓。从具体行业看,由于进入了传统的施工淡季,房屋及土木工程建筑业和建筑安装业的活动均有所放缓。但建筑装饰业的经营和需求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非制造业的经营活动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而非制造业的需求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一方面,一些受季节性消费因素影响的服务行业需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落,从而带动了非制造业需求的回落;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在制造业的生产和需求都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非制造业需求,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仍出现回落,说明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仍不牢固,需要进一步培育。
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培育,最重要的就是更好的拓展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途径,使其向研发与市场两端延伸。而这两端的延伸,无论是前端的研发和设计,还是后端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最终都能和生产性服务业也连接起来,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互动。这样制造业的发展就必然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