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第4周(12月25日-12月31日),中国生活物流企业品牌舆情相比前一周有所上升,快递类企业排名依旧靠前,但与往期相比整体再次下滑,饿了么首次超过美团,排名第四,为历史最好成绩。
舆情周榜榜单
12月第4周中国生活物流企业排行榜
在12月第4周的中国生活物流企业排行榜中,顺丰蝉联榜首,题为“无人货架成资本眼中‘香饽饽’:是虚火还是刚需?”的文章最热,该文提及“2017年11月20日,顺丰宣布推出无人货架品牌‘丰e足食’,切入办公室无人零售领域。这是继京东(京东到家Go)、饿了么(e点便利)、阿里的盒马鲜生之后,切入无人货架的又一巨头,也是首个加入战局的物流企业”。
整体传播情况
12月第4周中国生活物流企业传播走势
12月第4周共计监测生活物流企业数据67150条,相比上周有所下降。传播趋势上,周一至周五走势平稳,周六、周日大幅下滑。
各媒体类型传播量占比
媒体分类上,新闻类传播占比最高,占总传播量的47%,其次是微信和论坛分别占传播量的27%和13%,博客、微博、平媒则分别占总传播量的7%,5%,1%。
传播调性占比
传播调性上,中性传播占69%,正面传播占14%,负面传播占19%。本期负面占比再度上升,监测期最热负面内容来自外卖行业。上期“10份外卖中有8份少于堂食”的消息本期仍在热议,同时本期又爆出“外卖潜规则曝光:先提价再打折 有的竟比门店价贵一倍”等新闻。
一周总结:
近期外卖行业丑闻不断,商家的外卖“减量”以及“先涨价后满减”的“欺诈”行为,外卖平台的监管不力,都严重损害着外卖行业的舆论生态,辜负了消费者对商家和外卖平台的信任。时下,消费者的需求可以通过纷繁复杂的途径、不同的品牌来实现。那么消费者是如何选择通过哪个途径的哪个品牌来满足自己相应的需求的呢?
信任是最基本的依据。不管消费者是出于更优惠、更便捷、更快速、服务态度更好,还是其他的原因进行了选择,首先消费者要相信品牌给出的这些能给自己带来更好服务的信息是真的。如果商家和平台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那么不管你多优惠,多便捷也只会让消费者觉得你是看起来很优惠,看起来很便捷,并没有实质的东西。
“双11”就有很多商家被爆先涨价再打折促销,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流失客户。“中心”认为:外卖平台收取高额佣金,商家会付出更高的成本;同时,为吸引消费者,商家也必须通过参与“满减”活动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保证出单量。成本提高,又要参与“满减”活动,为了保证利润,“减量”、“加价”可以说“情有可原”,但“情有可原”的同时,又“理无可恕”。牺牲口碑换来的利润,无异于“杀鸡取卵”。
外卖平台也不能把责任和成本负担都甩给商家,作为规则的制定方,面对行业普遍问题,外卖平台企业应拿出大企业该有的担当,寻求问题解决之道,重拾消费者的信任。
(现代物流报 中国物流舆情监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