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领导致辞
工作职责
工作岗位
工作动态
联系方式
高效的服务回报广大会员

公众关注外卖垃圾舆情,数据告诉你这五点百姓更关切


  本期中国物流舆情监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外卖垃圾”为关键词,对近期媒体和网民关注的“外卖垃圾”相关舆论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周期:2017年11月01日~2017年12月3日)

  舆情走势

双11物流相关舆情走势

  通过“中心”对“外卖垃圾”相关舆情的监测,“外卖垃圾”问题在网络平台始终有较高关注,11月25日因人民日报发文《外卖每天消耗六千万塑料盒,摞起339座珠峰高》而使“外卖垃圾”的关注度达到峰值,当日相关网络文章228条。

  舆情分布

各媒体类型关注度占比

  “外卖垃圾”关注度占比中新闻类传播占比最高,占总传播量的83%,其次是微信,占比10%。微博、论坛、博客、平媒则分别占总传播量的3%,2%,1%,1%。

  媒体观点

  主流媒体观点如下:

  ①过度包装原因:包装不严实导致汤洒出来,很容易被投诉。所以店里是能包多严实就包多严实,省得被投诉,有这么多垃圾也就不奇怪了。

  ②外卖垃圾污染的主要表现:大量的外卖垃圾对大气、水、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污染。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会使垃圾长时间保留在土壤中;焚烧的话,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会使烟气处理难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几率。外卖食物残渣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影响环境卫生,加重末端垃圾处理的压力。

  ③外卖垃圾的处理现状:目前,外卖垃圾进入处理生活垃圾的环卫系统后,一部分被填埋,一部分被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回收率低主要是因为外卖垃圾相对比较零散,回收价值低,而且大部分黏附油污、汤汁、食物残渣,回收利用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都比较高,无利可图。

  ④可降解餐盒是否能解决“外卖垃圾”问题?

  一方面出于成本考虑,可降解餐盒通常要比一次性塑料餐盒贵很多,商家为节约成本很难接受,另一方面可降解餐盒比一次性餐盒重,配送也更为不变,如果只是部分可降解,就没有太大意义;即使是完全可降解,也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经历半年到两年才能降解,并不是马上就会‘消失’,废弃后一样需要作为垃圾收集运输处理。

  如果可降解餐盒的终端处理设施是堆肥厂或填埋场,还有一定意义,如果终端是焚烧厂,那基本上没有意义。而且可降解餐盒生产制造过程和处理利用过程,同样有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应当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审视其环境友好性。

  ⑤“共享思维”是否能解决“外卖垃圾”问题?

  餐盒是用来盛装食品的,安全卫生是第一位的。‘共享’了,谁来保证、如何保证安全卫生呢?有多少消费者能够接受餐盒‘共享’?

  同时,媒体对政府和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开始为减少“外卖垃圾”而努力表示认可。

  网民观点

  经“中心”监测,网民对“外卖垃圾”的关注度有限,微博、博客、论坛关注度占比仅占监测期关注度总量的6%。

  通过中心对网民观点的监测:有8.3%的网民认为无需关注“外卖污染”,其他领域的污染更为严重。

  有38.5%的网民为如何解决“外卖污染”问题献计献策,如“只允许生产、销售、使用可降解一次性餐盒”、“研发可回收外卖盒”等等。

  有25.4%的网民认为环保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17%的网民认为消费者应该减少外卖的购买量。

  (样本来源,微博、微博评论以及各网站、贴吧、公众号下的网民回复内容)

  “中心”观点

  应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包装废物管理条例,界定包括外卖垃圾在内的各类包装。

  第一,针对“外卖垃圾”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快立法脚步。“中心”一再强调,政策法规的制定跟不上行业的高速发展,是行业问题频现的一大原因。政府应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被动处理问题的形式方针,应树立系统思维,全局思维,超前思维,应针对外卖包装的设计、生产、流通、回收、处理这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落实相关责任,规范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

  第二,针对“外卖垃圾”问题,外卖平台企业责无旁贷。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方针向来是“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外卖平台不能将治理的责任全都推给垃圾回收、处理的部门也企业,本身也必须积极参与其中。

  第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与忽视公众力量,环保部门孤军奋战有关。外卖垃圾问题网民关注度仅占6%可见一斑。必须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任何环境保护项目,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和监督,光靠政府是很困难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次监测期就有38.5%的网民为如何解决“外卖污染”问题献计献策,如果能把群众的智慧调动起来,小建议往往可以解决大问题。

  第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一蹴而就,公民环保意识的建立非一朝一夕,环保举措的成果也不是立竿见影。如何能够守住“寂寞”,在政府工作和个人行为难以获得直观肯定的前提下仍然能坚持是需要政府和民众思考的问题。

  个人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卖消费,有条件时选择外卖平台“无需餐具”选项,对外卖包装的塑料袋、保温外包装进行重复利用等等。外卖平台和餐饮商铺也应更直接的鼓励消费者践行环保行为,如:餐具成本不折算到菜品中,而是单独计算,如需餐具要单独购买等等。(田启鹍)

  (现代物流报 中国物流舆情监测研究中心)

日期: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