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11月23日讯(微信:cn156news 作者 田启鹍)
11月第3周(11月13日-11月19日),双11结束后的第一周,中国物流上市公司,尤其是快递上市公司的品牌传播量大幅增加。
舆情周榜榜单
(1)11月第3周中国物流全部上市公司排行榜
11月第3周,双11结束后的第一周,快递公司热度不减,在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排行榜中,快递企业占据三强,“超15亿件包裹!双11将产生数十万吨垃圾敲响绿色警钟”的消息最受关注,监测期转发235次,此外以隐私面单双11期间的普及效果传播量最高,监测期转发234次。
(2)11月第3周中国物流上市公司综合类排行榜
在11月第3周的中国物流上市公司综合类排行榜中,中远海运排名第十。“‘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非洲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共同发展联盟成立”等新闻监测期最热。
(3)11月第3周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港口类排行榜
在11月第3周的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港口类排行榜中,天津港、上港集团依旧领先,排名榜首、榜眼。“4月,发改委依法对上海港和天津港开展了反垄断调查”的消息因近日“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而再度被热议。
整体传播情况
11月第3周物流上市公司整体传播走势
11月第3周共计监测物流上市公司数据169774条,传播量走势成下降趋势。
各媒体类型传播量占比
媒体分类上,新闻类传播占比最高,占总传播量的43%,其次是微信和论坛分别占传播量的21%和17%,微博、博客、平媒则分别占总传播量的12%,6%,1%。
传播调性占比
传播调性上,中性传播占63%,正面传播占12%,负面传播占25%。
受双11“后遗症”影响,本期负面占比远高于往期,其中尤以自媒体平台负面内容最多,微博平台负面占比高达74%,负面内容主要围绕配送延误、货品损坏、服务态度差等等,其中又以配送延误的相关信息最多。
媒体关注点上除前文提到的,快递包装垃圾成灾外,监测期最受关注的负面新闻来自申通,“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进入位于崇文门附近的申通快递北京新世界网点暗访,经过近半个月的暗访,记者发现该快递网点的快递员在分拣时,并不是搬运快递,而是随手乱扔,快递飞过员工头顶重重的摔在墙上、地上。快递员在卸车的时候,还会用脚把快递踢下来。此外,快递员还会将有破损的快递打开,从里面拿出食品偷吃,更有快递员拆开快递中的成人玩具拿在手里把玩,然后再塞入快递箱中封好。”
一周总结
1.双11过后,快递行业的负面新闻集中爆发,其中以包装污染最受媒体关注。此前快递企业已开始为解决包装污染问题集思广益,如推出“共享快递盒”、启动“回箱计划”、使用可降解胶带等等。这也彰显了企业的良心,获得了媒体和网民的普遍认可。但环境问题绝不是靠企业行为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靠政府相关部门、全行业、广大消费者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相关部门必须尽早重视起立,形成行业规范,积极监督管理;消费者也应增强环保意识,协助政府、企业打好这场环境保卫战。笔者看来,首先,呼吁了多年而未能实行的垃圾分类,就势在必行。
2.暴力分拣、私拆物品等问题是快递行业屡禁不止的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入职、培训等流程不规范所导致的。
经“中心”监测,快递企业在双11期间普遍存在临时招收员工,忽略起码的入职把关,忽略岗前培训的现象,这样的行为虽然解决了物流高峰的燃眉之急,但这样的新闻一经曝出,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舆情伤害,会给消费者留下企业不负责任、毫无底线的感觉;同时,这样的行为也反映出企业应对物流高峰期的能力扔需提高。
3.本期双11“后遗症”集中来袭。在全行业共同面临舆情负面危机的同时,也是企业树立正面形象的机遇。谁能积极回应并协助解决社交网络平台上消费者提出的问题,谁能积极引导获得较好服务体验的消费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表达出自己满意的情绪,谁就能抢占双11期间的“舆情阵地”,树立起企业的正面形象,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现代物流报 中国物流舆情监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