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领导致辞
工作职责
工作岗位
工作动态
联系方式

陆江:2007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2008年展望


                       2007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特点及2008年展望
                                    —— 在2008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暨第15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的演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陆 江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来宾和所有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本次论坛做出重要贡献的各位专家和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趋势和面临的形势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2007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物流业,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事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回顾2007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全年GDP增长达到11.5%的较高水平。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物流业快速发展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运总量达到 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的。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二是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国内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 %左右,增加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到 6.8%。这不仅反映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也凸显物流业发展对于做大服务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三是物流业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07年,我国经济在保持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也出现速度偏快,价格结构性上涨等值得注意的问题,不仅CPI上涨,生产资料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也出现较明显上升,劳动力成本也在提高。由于资源性产品的稀缺性和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因此,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将是提高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2007年,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供需偏紧的情况下,物流行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总体来看,物流行业在提高整体物流效率的同时,物流费用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走势。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4.5 万亿元,增长17.3%,占GDP的比率为18.4%,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是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一方面,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几年前,除了一些如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中国储运外,总体上看,物流企业规模很小,实力也很弱。近几年来,一批物流企业抓住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展壮大起来。过去物流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就不多了,目前来看,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就有几十家。如中铁快运、中邮物流、中铁集运、广东南粤、山东海丰、青岛海尔物流、中铁物资、安吉天地、宝供物流、北京宅急送等都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他们有的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有的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物流企业。另一方面,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外物流企业深入展开,也推动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特别是2007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挂牌成立,由境内外7家股东组建的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投入运营,中外运按照专业化要求和业务属性进行整合重组。自2005年开始,外资企业并购中国物流企业,2007年又有耶路全球收购上海佳宇物流公司,世能达物流收购宝运物流主要经营资产和万络环球收购熙可公司等新的案例。整合并购正在促使主营业务向优势企业集中。据初步了解,我国领先的物流企业2007年增长幅度一般可达30%左右。特别是民营快递企业增势迅猛,如顺丰速运的营业收入已达50亿元,增幅60%;宅急送已达11.2亿元,增幅46%。
  第三、现代物流方式向采购环节延伸,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随着现代物流方式迅速向采购环节延伸,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呈加快趋势。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将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例如通用电气、惠普、奥林巴斯、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同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转向了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产业,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今全球 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有投资项目。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发展变化,不仅推动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也必然把中国纳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实行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所有中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二是连锁零售业是推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力量。从世界供应链发展趋势来看,愈接近消费者的企业,愈容易获得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成为常态以后,零售商作为供应链体系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端,直接面向顾客,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经营理念的直接推动者。近几年,国内连锁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和兼并壮大,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连锁经营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国内零售商目前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尽管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这一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性问题。三是一些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以自己为主导构造供应链体系的势头日趋明显,并且取得了龙头地位。也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海尔、联想、双汇等著名品牌企业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地发展自身的配送能力。四是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当然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总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在今后几年将会加快发展。
  第四,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2007年,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制造业物流加快发展的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如中远与宝钢签订了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外运与中化集团建立了物流战略合作关系,武钢集团、神华集团、格力集团等生产企业把物流视为其核心业务。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增强了联动发展的共识。
  第五,专业化分工加快,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一年里,物流企业专业化经营,增值型服务有新的发展。中铁快运通过大客户物流解决方案的实施,形成了“网络仓库+24/48”、“全程供应链管理+物流与商贸相结合”、“冷链物流”等商业新模式。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仓单质押融资贷款全年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0%,质押监管收入增长200%。中铁现代物流参与地方物流园区的建设、运作及管理,实现“管理输出”,网络扩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循环取货、分销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得到应用。怡亚通等一批新兴企业已经成为客户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分销的供应链整合者,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
  第六,物流业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2007年4月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货运能力增加12%;到年底,“五纵七横”公路国道主干线基本建成,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3万公里;沿海港口专业化码头建设速度加快,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机场和航线建设,油气管道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
日期: 200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