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领导致辞
工作职责
工作岗位
工作动态
联系方式

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有关问题说明


关于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有关问题的说明

丁 俊 发
    (2006年11月11日)
(中国物流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文件)

各位代表:
    中国物流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已经届满。为了把换届工作做得更加稳妥、扎实、有序,2006年6月,学会成立了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办公室,统一领导、部署、安排、协调学会换届的各项工作。根据学会《章程》的规定,学会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在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后,提出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名誉会长、顾问建议名单,第四届会长、副会长候选名单已征求第三届会长、副会长同意。受第三届理事会委托,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的几项原则
    1、根据学会性质要求,要把学会办成国内物流学术研究具有权威性机构,团结和组织全国物流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研究人员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我们这次利用学会换届之机,对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及领导班子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基本上把目前我国物流学术研究工作方面的主要专家学者吸收了进来。
    2、伴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学术研究也呈现出日益繁荣和活跃的局面。但同时,物流学术研究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为适应物流学术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化的需要,大力培养和起用中青年物流学术研究工作者,已成为新一届学会理事会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因此,在新一届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的选择上,侧重了年轻化、职业化的要求。按章程规定,凡满65周岁的都不再担任会长、副会长。
    3、物流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物流实践活动的发展。学会本着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办会,所以新一届学会理事会也吸收了一批有理论功底的物流企业家出任理事、常务理事及相关职务。
    4.关于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候选人的推荐原则和标准
    第一,单位构成及名额限制。理事、常务理事所在单位由物流领域重要的教学、研究单位为主体,适当考虑咨询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和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以及个别擅长物流理论研究的企业代表。在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时,对个别研究力量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单位,在理事与常务理事的名额上适当放宽。
    第二,对原有理事、常务理事确认的原则。首先考虑是否在职、在岗,已经退休或调离原工作岗位,不再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一般不再列入本次候选人名单。原理事、常务理事本人及所在单位自换届5年来,从未参加学会活动,也没有提交论文的,不再保留原有职务。
    第三,新提名理事、常务理事的原则。一是职务要求。常务理事以担任系(室)主任、单位中层干部及以上领导职务、全国高校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和物流研究机构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理事的职务要求适当放宽。二是职称要求。理事现有职称一般不低于副高,常务理事一般要达到正高。业绩突出、影响较大的人选,不受职称限制。三是业绩考量。职务相同或相近的人选,成果相对丰富、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入选。四是参与度标准。理事、常务理事候选人优先考虑积极参与学会活动的人员。
    二、调整后的基本情况
    1、与上届对比情况。本届理事会共提出理事候选人236人,比上届122人增加114人,增幅93.4%;提出常务理事候选人124人,比上届51人增加73人,增幅143%。上届122名理事中,有49人进入本届理事、常务理事候选人名单,73人不再保留原有职务;上届51名常务理事中,有27人进入本届理事会推荐名单,24人不再保留原有职务。
    2、单位构成情况。本届236名理事候选人分别来自159个单位,其中院校89个,占总数56%;企业25个,占总数15.8%;研究机构19个,占总数11.9%;行业协会11个,占总数6.9%;新闻出版单位11个,占总数6.9%;政府相关部门4个,占总数2.5%。
    3、地域分布情况。本届236名理事候选人分别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
    4、其他组成情况。本届理事会组成人员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担任系(室)主任、单位中层以上干部,百分之九十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
    5.新一届学会会长、副会长共34人,其中专职5人,兼职29人。在兼职副会长中,来自大学和物流研究机构的有20人,来自物流相关行业协会的有2人,来自企业的有5人,来自政府的2人。在上一届学会专职、兼职会长、副会长共22人中,有10人进入新一届学会担任会长、副会长(包括兼职),此外有9人进入新一届学会担任顾问。
    三、关于学会秘书处和专业委员会
    1、为方便工作,同时节约学会经费,学会秘书处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2、学会经民政部批准登记,原有5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是技术经济委员会(设在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物资流通经济委员会(设在北京物资学院)、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设在学会研究室)、人才培训专业委员会(设在学会培训部)、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社)。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由于多种原因,上届学会重视不够,学会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拟作如下调整:技术经济委员会更名为物流规划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物资流通经济委员会更名为物流经济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更名为物流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人才培训专业委员会与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名称不变,分别设在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北京物资学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和培训部与中国物资出版社。希望新一届学会有效发挥5个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利用专业委员会的平台,开展符合相关专业领域的活动。
    3、为加强学会对外交流和扩大学会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影响,同时加大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理论研究成果的力度,新一届学会秘书处计划成立3个工作部:亚太物流研究与合作部,设在北京物资学院,主任由邬跃教授担任;欧洲物流研究与合作部,设在北京工商大学,主任由何明珂教授担任;拉丁美洲物流研究与合作部,设在上海海事大学,主任由黄有方教授担任。
    以上情况说明,提请大会审议通过。

日期: 200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