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华:“口岸物流与海关通关改革论坛”小结
中国海关学会会长 赵光华(2006年3月24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经过一天高效、紧张的会议,此次论坛的讲演部分到此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明天,各位来宾和代表还要去洋山深水港参观,对口岸物流作实地考察。一天来,我们分四个板块,共有10位嘉宾在大会上作了讲演。讲演者中既有我国海关和物流主管部门的领导,又有我国物流方面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讲演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既有系统的政策宣讲,又有物流相关理论的论述,既体现了理论的指导和探索,又介绍了实践的运作模式,讲演者水平高,论述精辟,使我们受益匪浅。此次论坛是中国海关学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首次合作,也是海关系统和物流企业、协会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第一次高层次、大范围的全面交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我代表此次论坛的主办、协办单位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精彩讲演,对各位来宾和代表的积极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本次论坛的主要情况,简要归纳如下:一、本次论坛形成的共识大会的讲演内容范围很广,包罗很多方面,很难以简短的篇幅加以阐述,但不少内容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有许多共识,我认为,可以概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口岸物流对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口岸是国门,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外贸进出的通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口岸物流的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4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海关监管的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1.21亿吨,相当于2005年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49.1亿吨的43%。这么大的外贸货运量,如果没有口岸物流的快速发展,是难以达到的。口岸物流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条件。口岸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二)发展现代口岸物流需要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我国口岸有海港、空港和陆路口岸,分布范围广。全国有254个一类口岸,每个口岸都是由众多隶属关系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共同行使管理和运行职能。口岸的国际物流,涉及到海陆空的运输部门、货代、仓储、外贸、港监、检验检疫、税务、外汇、银行和海关等诸多部门,口岸物流综合环境的营造要靠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要营造和优化口岸物流的软环境,必须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和有强有力的协调部门。 (三)海关是国际物流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海关通关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口岸物流业的发展在本次论坛上,海关有5位领导作了讲演,可以说,这是一次海关通关改革的集中介绍。有利于各位参会代表对海关通关改革的理念和模式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创造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有利环境。海关是国家对进出境货物的监管机关,担负着为国把关的神圣职责,同时也要为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近些年来海关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三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了快速通关的作业模式(包括口岸快速验放、跨关区快速通关等),推进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了“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的运行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以保税区区港联动为龙头,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各类保税仓库为网点的全国范围内的保税物流网络。海关的一系列通关改革措施,使货物在口岸的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在有些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港深公路口岸通关为5秒/辆,美-墨为90秒)。改革的成果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认同,正在向既要管得住,保证监管到位、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又要通得快,确保货畅其流、提高通关效率,减低贸易成本的目标要求迈进。 (四)发展现代口岸物流,必须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海关的通关改革,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很重要的是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以及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关锁,卡口自动放行系统,集装箱X光检查设备等高科技装备。电子口岸是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工程,现已与11个国家部门实现了联网,已有21个地方电子口岸平台上线运行,推广应用项目达到36个,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海关正积极探索实施电子通关改革,实现通关手续全程无纸化。这是通关作业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电子口岸的建设,将能实现国务院各部门间与大通关流程相关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地方电子口岸的建设,将能实现地方各部门、单位和企业将大通关核心流程整合到统一信息平台上,实现全国“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使企业进出口通关更加有序、便捷,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五)构建海关与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最终实现海关有效监管与企业高效运转的双赢目标企业需要海关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通关服务,因此海关必须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推进通关改革;海关的通关改革需要物流企业及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才能顺利推进,最重要的是要求企业诚信、守法。海关正在逐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对所有进出口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守法诚信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通关便利,对违规企业实行严密监控查验和稽查,既可解决海关无限的监管责任与有限的管理资源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广大守法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通关环境,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此,海关和企业需要加强沟通和了解,相互支持和配合。这次论坛有这么多的海关和企业的同志参加,利用论坛这个平台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是很有意义的。希望今后采取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加强相互交流,使海关和企业增进了解,携手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二、需要继续深入研讨的几个问题一次论坛的时间是短暂的,发展现代口岸物流的课题是永久的。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举措。规划提出,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将要达到2.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当今世界贸易第一大国美国2004年的水平,比当今世界贸易第二大国德国2004年水平还高出43%),口岸物流和海关通关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现提出以下几个题目,供大家参考。第一,关于口岸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构建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什么是口岸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包括哪些方面,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协调配合、实现良性互动,怎样共同营造口岸物流综合服务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口岸物流发展。这方面的研究要超越地方和部门,才能有效有用。第二,关于口岸物流园区研究现有口岸物流园区分布是否合理,如何分类,是否适应未来口岸物流发展的需要?存在哪些问题,发展方向是什么?口岸物流园区这几年发展很快,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应该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和管理部门、监管部门的重视。这是口岸物流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第三,关于口岸物流信息化研究信息化是口岸物流发展的灵魂,口岸物流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哪些部门,怎样互联互通,怎么样适应口岸物流发展的需要。“电子口岸”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如何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是否可以形成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第四,关于口岸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口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它的辐射范围,与腹地的联系方式,各口岸在本区域发展中的分工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口岸物流的影响,口岸物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但其中口岸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第五,关于海关“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发展,随着口岸物流规模扩大、结构改变、要求提高、通关主体多元化、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增多,海关通关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海关深入探索“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实现方式。海关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耳聪目明智能型海关”,需要海关和企业有关部门共同探讨和研究,最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识别准确、反映敏捷、配合密切、管理有效”,涵盖海关工作各领域、各层级的风险管理机制。第六,关于口岸物流的标准化研究口岸物流标准化的特点、现状、问题,以及与相关领域和国际物流标准的衔接。口岸物流,作为连接国内、国际物流的枢纽,沟通生产、流通的桥梁,标准化问题相当重要,也十分突出,是实现贸易便利化的一个“瓶颈”,需要抓紧研究。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口岸物流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口岸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发展,海关通关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完善,口岸物流的相关理论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升华,口岸物流综合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物流企业、海关监管部门,以及相应的行业社团组织、科研教学、研究咨询单位,要共同研究口岸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营造口岸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中国海关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愿意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我代表论坛主办单位--中国海关学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向上海海关,向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海关学会、上海物流学会和所有为本次论坛做出贡献的部门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日期: 200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