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运车超限罚款得到国家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记者,就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于5月9日播出《物流业不能承受之重》。我们特将节目视频及视频谈话内容放在网站上,供大家浏览。
物流不能承受之重-CCTV《中国财经报道》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第十个,在此之前人们对谁能最后一个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充满种种猜测,当时许多人认为房地产和能源由于其特殊的重要性最有可能入围,但最后上榜的却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陌生的产业——物流业。为什么是物流,它又是一个怎样的产业呢? 一、经济的“血脉” 要想提高物流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这次物流振兴规划提出要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和公路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举个例子,如果要想把山西的煤炭运送南方,一般要先把煤用火车运到秦皇岛,再装上船运到南方。两种运输方式转换的效率高,整个运输的效率也就会很高,反之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望洋兴叹的铁路 在国务院列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只有物流业属于服务业,这让它在十个产业中显得非常特殊,也让普通公众开始关注这个有些陌生的产业。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享受着物流产业提供的服<
崔忠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对于物流能够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他一点不感到意外。“为什么物流能够作为第十大调整振兴的一个产业提出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其他九大产业的发展。所以大家说这十大调整振兴规划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有利于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也能够提高这九大制造业的竞争(力)。”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原材料到成品,一般商品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物流的效率直接影响制造业的效益。
“物流”是一个舶来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由“物的流通”一词演化而来,中国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特聘教授张晓东告诉记者:“应该说老的商业部在1978到1983年期间到日本,考察他们的流通的时候,把日本这种物流的概念引入了。但那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原来我们有物资流通的说法,就把物资流通简称成物流。”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在美日欧等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这些国家赢得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这些国家的物流行业已经非常成熟,除了他们起步早,也与他们健全的基础设施分不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魏际刚介绍说:“比如说美国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它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和全国性的铁路网,美国在1916年的时候,就有40万公里的铁路,我们中国目前的铁路总体里程到2008年才8万公里。那我们国内的机场数量现在才160多个,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数量可能才0.23个,而美国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数量是将近6个。”
魏际刚告诉记者,物流是指供应链上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物流效率越高。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在18%左右,而发达国家均在10%左右。“美国从1980年到20世纪末的时候,它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值是从16%下降到9%,8%点几,那么也就是说它的物流效率是不断提高的,意味着它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是不断提高的,这也是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美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它的新经济,保持美国的这个国家竞争优势很大的一个支撑条件,就是它的物流运行效率的提高。”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现代物流决定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益和质量。2008年,中国全社会物流的增加值已经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整个GDP的6.6%。物流总交易额达到近90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做了一份调查研究报告,从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发达国家在发展物流业时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欧盟制定统一的运输、关税、货币政策,促进货物在全欧洲范围内自由流动。日本从1997年来连续3次修订《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不断出台物流发展政策,美国国会1991年通过了《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方案》,希望利用高新技术和合理的交通分配提高物流的效率。
上海洋山港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为了让它与内陆腹地紧紧相连,2002年,在洋山港开工建设的同时,一座32.5公里长的跨海大桥也浮上了海面,它也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然而,问题也出在了这个桥上,由于当初规划时,这座跨海大桥没有建设成公路、铁路两用桥,目前集装箱从码头卸货后,只能借助这样的集装箱卡车一个个拉走。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明理说:“集装箱通过公路运输来实现,它的运输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集卡车在(从事)公路交通运输,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在公路承载能力上面已经超负荷在运行。公路的燃油成本是铁路,公路的耗油是铁路的八倍。”
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样大一点的集装箱卡车最多可以拉两个标准集装箱,如果一个8000标准箱集装箱船舶停靠后,要想把船上的集装箱全部拉走,至少需要4000辆卡车。郑明理说:“现在发达国家一般来说都是要吸引更多的集装箱上铁路来运输,公路只是短途配送,公路长距离地进行集装箱运输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环保上面是有损害的。”
郑明理告诉记者,有港口的地方,通常都应该有铁路线,集装箱一下船就上铁路,这种海铁联运的方式在国外非常普遍。目前发达国家港口和铁路衔接配合的运输比例通常都在20%左右,而我国海铁联运的比例还不到2%。“海铁联运做得比较好的港口,现在比较好的有大连港,我们铁路和港口,海铁联运的比例差不多有10%的比例。你比如,如果大连港运输办理100万TEU(标准集装箱)的话,铁路可以(有)10万,相对这个比例,那就不错了,这已经目前算比较好的。”
用铁路运送集装箱既经济又环保,那么当初设计者为什么不把跨海大桥建成公铁两用桥呢?很多人都曾经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张晓东认为:“我觉得跟成本没有本质关系,而且你公铁两用桥的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一条桥下来现在建成公铁两层的边际成本还低,说没这个钱吗?”
既然跟投资成本过大没关系,那究竟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桥上没铁路的尴尬?张晓东说:“我觉得应该是铁路部门跟地方政府的关系。是不是没有平衡好,对这个事情没有双方商定,或者商定了在决策的程序上,在决策的时间上没有匹配好,才造成的。其实我们跟上海接触,他也不是不想建,跟铁路系统他们更渴望建,但是为什么两家都想建,没建到一起去?所以就是我们说的物流的管理决策应该有一套议事机构。”
张晓东说,跟物流有关的事都比较难办,原因很简单,它牵扯的部门、行业太多。“大交通部即使将来产生了,它就能把物流问题解决了吗?因为它跟制造业联动,跟商贸业联动,跟地方的土地部门都有关系。你像这类问题怎么解决啊?它还是解决不了。”
跟物流有关的事到底谁能说了算?在张晓东看来,国家很难通过设立一个部门就把物流业的全部问题解决。“物流因为刚才咱们谈到,它接触到的领域是行行业业的,它渗透的视角也很多,牵扯的部门也很多,不可能成立一个物流部来实现,这个是世界各国都没有,也不现实。”
2005年8月,在发改委的牵头下,国家13个部委联合成立一个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目的就是为了协调解决物流行业出现的问题,但每年一到两次的召开频率,显然多少都有些滞后。张晓东说:“所以我们强调不能一年只开一次会,你的这个日常的决策机制是怎么做的?平衡机制怎么做?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东西是好东西,这个机制是一个好机制,这个会议是一个好会议,但是现在是不是满足物流业我们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还不适应。所以我们认为它应该强化,所以这次振兴规划要把它落实,这个联席会议你要搞不起来恐怕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