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快讯 >> 综合快讯 >> 内容

何黎明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
字号:T|T 2012年10月16日10:26     现代物流报

2012年10月12日,由《现代物流报》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浦东现代物流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圆满落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工信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浦东新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来自物流、制造、商贸、大学、金融等行业的高层共800多人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

本届高峰论坛以“物流竞争力”为主题,论坛期间,政府、协会、国有、民营、外资、流通制造等领域中的代表,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解析了中国物流在新的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物流竞争力”给予企业的竞争价值;一些企业代表还以各自企业自身的实践出发,谈了各自企业的发展战略;众多专家和企业家纷纷阐述了各自对“物流竞争力”的看法、建议和期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致辞中说,今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年。物流行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整体保持平稳适度增长,增速有所回落。今年1-8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13.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连续两个月高于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速;物流业增加值2.2万亿元,同比增长9.7%;物流企业效益继续下滑,1-7月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同时,受去年投资增速前高后低影响,今年以来,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1-8月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1-7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伴随经济中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我国物流业将进入适度增长的战略调整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物流业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何黎明强调,国家为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持续不断地推出系列利好政策:“继2009年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后,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物流国九条”;今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公安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物流领域的支持力度;8月12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流通产业改革发展。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编制《物流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物流园区专项规划》;财政部出台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将物流业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继续推进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工作;商务部正式启动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继续开展公路收费专项清理工作,甩挂运输、铁水联运等新型运输组织方式得到推广,口岸分类通关改革全面推进。各部门各地方积极研究制定支持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何黎明认为,当今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竞争力时代”。他认为:
    首先,物流竞争力是衡量服务价值的新标准
    过去,与粗放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相适应,客户选择物流企业往往只关注价格的高低,物流服务也仅仅是简单地将产品送达客户,在企业服务价值体系中不占据核心位置。随着生产方式精益化和消费模式个性化发展,对物流服务的效率、成本、质量、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构成的物流竞争力不仅是物流企业,也是许多制造、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看到,像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许多电子商务企业,纷纷自建物流体系,即使自建物流成本要高于使用社会物流的成本,企业也坚持投入。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物流竞争力能够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已经成为衡量客户服务价值的新标准。
    第二,物流竞争力是推动产业融合的催化剂
    我国有关部门从2007年就开始提出物流业要与制造业、流通业实现联动融合,积极推动物流企业融入制造、流通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形成紧密联系的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产业联动融合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合作的重要基础就是物流竞争力。物流企业过硬的物流竞争力保证了联动融合的最终成功,制造和流通企业对物流竞争力的重视也推动了联动融合的快速发展。当前,冷链、汽车、零售等行业对物流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带动了相关领域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加快向产业链延伸服务,逐步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拓展,有效推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三,物流竞争力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行业加快转型,一是靠效率提升,二是靠创新发展。其中,创新发展为企业开辟新的“蓝海”,是在行业竞争中最终取胜的关键。创新发展包括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战略地位逐步显现,物流理念、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技术手段在企业创新体系中日益突出,物流竞争力正在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分离自身物流业务,通过模式创新成立专业化物流企业。例如在能源领域,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依托省内煤炭物流需求,专注于煤炭现代物流创新,发展步伐很快,今年已经被列入世界五百强。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离不开相关产业的联动融合,也离不开自身的创新发展,这是物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业的转型发展,将有力促进其他产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流通模式转变,进一步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因此,新时期物流业要积极应对经济中速增长带来的挑战,抓住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着力打造物流竞争力,坚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丁俊发在会上提出了“中国物流业发展六个问题的思考”,既:“中国要不要坚定的跨入供应链管理时代?”、“中国如何冲破18%这一红线?”、“在国民经济下行压力下物流企业如何应对?”、“如何评价《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成效?”、“今后5-10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总趋势?”、“要不要讲物流生产力与物流竞争力?”。丁俊发指出:我们必须快速行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独特的地理经济格局如何变化,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扮演怎样的角色。物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服务的产业降低物流成本,体现在整个供应链的流程上,只有不断改进与优化流程,才能取得最佳效益。这就需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运作,需要物流企业的多功能一体化运作。
    本届高峰论坛还同时召开了“浦东现代物流发展论坛”、“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论坛”、“智慧物流与物流科技论坛”、“电子商务与城市物流发展论坛”等四个平行论坛,分别就各个细分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