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探索高端化发展道路
----对我国生产资料进出口贸易的几点看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蔡进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大幅下降,生产资料出口降幅更为明显。据统计,2009年,30种主要生产资料全年出口下降了27.7%,降幅明显高于全国出口总额的水平。今年以来,我国生产资料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1-2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出口增长44.7%,开局良好。全年保持正增长的基本趋势应该问题不大。但从前两个月的情况看,部分产品贸易起伏较大,基础尚不稳定,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生产资料对外贸易存在的贸易方式单一,经营模式低端化,竞争实力弱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和实力越来越不相称。如何应对这一轮“贸易战”,变被动为主动,推动我国生产资料对外贸易走高端化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战略课题。
一、我国生产资料进出口贸易竞争力较弱
我国生产资料对外贸易竞争实力较弱主要表现在难以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波动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我国生产资料对外贸易大幅波动的后遗症就十分明显。
2009年1-12月份年主要生产资料产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吨
品种 |
进口 |
出口 | ||
进口量 |
增长率 |
出口量 |
增长率 | |
煤 炭 |
12583.4 |
211.9 |
2239.6 |
-50.7 |
焦 炭 |
15.9 |
114590.9 |
54.4 |
-95.5 |
原 油 |
20378.6 |
13.9 |
507.2 |
19.7 |
汽 油 |
4.4 |
-97.8 |
494.3 |
143.1 |
煤 油 |
576.2 |
-7.8 |
594.0 |
10.8 |
柴 油 |
183.6 |
-70.6 |
450.7 |
614.9 |
燃料油 |
2407.0 |
10.1 |
862.4 |
17.9 |
钢 |
458.5 |
1768.1 |
4.3 |
-96.6 |
钢 材 |
1763.2 |
14.3 |
2459.6 |
-58.5 |
铁矿石 |
62777.9 |
41.6 |
0.3 |
-74.6 |
生 铁 |
361.6 |
915.7 |
23.7 |
-5.3 |
铜 |
346.6 |
103.7 |
7.3 |
-28.8 |
铝 |
173.9 |
568.8 |
31.0 |
-63.1 |
氧化铝 |
514.1 |
103.7 |
6.9 |
55.4 |
铅 |
20.4 |
247.8 |
2.5 |
-44.8 |
锌 |
80.3 |
142.7 |
2.9 |
-58.9 |
锡 |
2.4 |
83.7 |
0.1 |
22.7 |
镍 |
10.1 |
17.2 |
0.0 |
|
铜 材 |
82.4 |
-11.9 |
45.5 |
-12.2 |
铝 材 |
58.1 |
-6.0 |
139.3 |
-26.5 |
水 泥 |
82.0 |
32.8 |
1561.1 |
-40.1 |
硫 酸 |
282.6 |
75.9 |
0.3 |
-99.2 |
烧 碱 |
2.4 |
38.6 |
101.3 |
-13.2 |
纯 碱 |
3.2 |
2223.1 |
232.2 |
9.1 |
塑料原料 |
2381.1 |
34.5 |
296.6 |
-21.7 |
天然橡胶 |
171.1 |
1.7 |
0.3 |
2.0 |
合成橡胶 |
147.2 |
22.5 |
10.4 |
9.1 |
轮 胎 |
768.0 |
13.6 |
30214.0 |
-3.2 |
纸及纸板 |
330.6 |
-6.1 |
361.7 |
-0.1 |
汽 车 |
41.9 |
2.8 |
35.3 |
-45.2 |
金额总计 |
11685.6 |
24.7 |
4380.6 |
-27.7 |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危机期间,我国生产资料进口大幅增长,出口大幅下降。究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的因素,我国的外贸体系难以承受贸易壁垒的冲击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我国生产资料外贸低端化格局抗风险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国际危机的变化形势。我们说外贸低端化表现在出口产品结构的低端化。虽然近年来我国生产资料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升级,但随着国际经济快速增长,钢铁、有色金属等初级原材料产品出口增长更为迅速。而从危机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程度看,经济危机首先减少的是原材料采购,初级产品贸易往往首当其冲,影响程度深。外贸低端化还表现在贸易方式和营销模式过于单一,过于扁平化。我国生产资料贸易主要是一买一卖的价差方式,包括相当比重的来料加工。这种贸易方式赢利范围很小,盈利水平很低,在整个贸易链中,其盈利点仅仅局限在商流的过程,其上游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转让以及下游的物流盈利都很难获取。一旦国际经济发生变化,价格下降,不仅造成贸易亏损,还很可能成为国际贸易被倾销国,导致出口大幅减少,进口增长的被倾销格局。贸易低端化也表现在商品成本结构不合理。一件商品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发达国家商品成本中物流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比重较高。我国商品恰好相反。在商品成本中物流及生产成本比重低,反映商品生产与流通效率高,价值空间大,竞争处于强势,反之处于弱势。而劳动力成本比重大,反映劳动力报酬高,通过劳动力的消费,对于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拉动效应就大,反之效应就小。很显然我国生产资料产品竞争无疑处于弱势。
这种贸易格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后遗症。一方面外贸下降,造成直接贸易损失以外,还会由于商品出口减少而弱化对国内需求的传导能力,对扩大内需产生抑制作用。我们测算,生产资料出口与国内需求大约是1:4 的关系。生产资料出口每减少1元钱,会导致国内需求减少4元。另一方面,导致国内产能过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增长决定产能扩张,如果需求不稳定,具有盲目性,迟早会导致产能过剩。我国钢铁行业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2007年,我国钢铁需求快速上升,仅钢材出口就达到6265万吨,占当年产量的11%以上,加上国内需求增长具有一定盲目性,导致新一轮钢铁扩张,产能过剩。到2009年,我国钢材出口仅占产量的3.5%,仅出口减少就形成了近8%的产能过剩压力。所以,要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就必须稳定需求,避免需求的盲目性。这需要从体制上来解决。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真正通过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要通过产品结构,贸易方式的提升来保证生产资料进出口的稳定发展。
二、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加快进出口产品和贸易模式的高端化进程
随着世界整体经济的不断恢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升级和蔓延趋势。贸易保护主义种类将更加多样化,范围将更加扩大化。对于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我们应辩证地对待。一方面,要看到贸易摩擦将会阻碍我国生产资料进出口贸易,延长出口恢复增长的时间,抑制国内生产,加剧供需的不平衡,引发价格波动,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要利用好WTO规则,捍卫和维护我国生产资料进出口贸易的利益。另一方面,对待贸易摩擦要用积极眼光看待。正如此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迪就是要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对当前不断升级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生产资料贸易要加快提升产品结构,转变贸易方式,走高端化发展的道路。这既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长效措施,同时也是建立与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自身发展也致关重要。
一是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发展“研发加贸易”的模式。我国近几年抓住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生产资料出口规模增长很快。但低附加值的“大路货”产品仍占很大比重,一些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贸易仍由少数国家垄断。究其原因在于产品研发能力处于弱势。我国生产资料贸易应借鉴中国高铁的发展模式,即研发加市场的模式。通过技术引进,研发创新,形成国际领先技术,从而推动中国高铁打入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我国生产资料领域也要抓住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重点产品,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功夫,研发和生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环境污染少,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探索研发加贸易的模式,改变过去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量取胜,靠创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更多地注重以质领先。推动我国生产资料贸易由大变强,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
二是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相融合,发展供应链集成贸易模式。大宗商品贸易必然会伴随较大的物流业务,这是生产资料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物流贸易往往蕴藏更大的赢利空间。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其创造的物流及其他服务贸易甚至超过了我国外贸顺差的水平。而这一部分利益大多被国外企业获得。据了解,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海运业务80%都是由外轮承接。一方面少数国家利用我国的外贸顺差大打贸易战,使得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又利用我国外贸规模扩大,不断吞取我国物流及其他服务贸易利益。使得我国服务贸易常年逆差。这是一种利用贸易方式的差异,进行贸易掠夺的行径,是“经济强盗”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对我国的产业损害。面对这种贸易方式低端化格局,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生产资料对外贸易也要转变贸易方式。要发展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相适应的贸易模式,发展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相融合的供应链集成贸易模式,以延伸贸易链,提升贸易利润空间,推动贸易方式向高端发展,提高我国生产资料进出口贸易的综合实力。在这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跟进。从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做法看,其流通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很难让外资染指。我国也要有产业安全措施和政策,在外运方面要坚持“国货国运”,“主权运输”的原则,以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