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和亮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 丁俊发
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框架结构
《规划》由六个部分构成: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发展现状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物流业发展取得的四大成绩:
——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第二,目前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五大问题:
——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
——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
——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规范
——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第三,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
面临形势讲了四个方面,亦即出台《规划》的四大原因:
第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第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第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
第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二部分讲了三个问题,即一个指导思想,六项基本原则和一个发展目标
一个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切入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观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其它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六个原则是:
第一,立足应对危机,着眼长远发展
第二,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第三,加强规划指导,注重协调联动
第四,打破分割封锁,整合现有资源
第五,建立技术标准,推进一体化运作
第六,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发展。
一个规划目标包括四层内容:
第一,在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
第二,到2011年,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第三,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第四,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的水平有所下降
前一个目标是针对今年的,后三个目标是到2011年的。
(三)主要任务。这部分讲了三年内的十大任务,但我认为这十大任务,三年是完不成的,是一个中长期的任务
第一,积极扩大物流需求
第二,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第三,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第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点到了石油、煤炭、粮食、棉花、汽车、烟草等十多种
第五,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
第六,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讲到了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与三级节点物流城市
第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
第八,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第九,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第十,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四)重点工程。国家重点安排了九大工程
第一,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
第二,物流园区工程
第三,城市配送工程
第四,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
第五,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第六,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
第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
第八,物流科技攻关工程
第九,应急物流工程
(五)政策措施。即九大措施
第一,加强组织和协调
第二,改革物流管理体制
第三,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
第四,制订落实专项规划
第五,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
第六,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第七,继续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第八,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第九,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六)规划实施,这部分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一样,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能
为了好记,我把《规划》内容归纳为454、161、1099。即已取得四大成绩,存在五大问题,面临四个形势,一个指导思想,六个基本原则,一个总体目标,十大任务,九大重点工程,九个政策措施
二、《规划》的重点与亮点
我认为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提出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前在不同文件中,在国家领导人讲话中都肯定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这一次非常全面地作了论述。
《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规划》的许多地方从某一方面又强调了物流业的作用,比如“物流业对其它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与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堵塞,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要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六个“有利于”把物流业的地位与作用说得非常到位。
第二,明确了物流业短期和中长期的十大任务。这十大任务可以区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二是区域层面,三是行业层面,四是企业层面。
1.从国家层面讲,主要有二条:
①国家将通过有效手段,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包括统筹规划、增加投入、示范引导、政策协调、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大环境。
②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2.从区域层面讲,主要有二条:
①明确了九大区域,特别是东、中、西部物流发展的不同要求,东部要在全国率先做强;中部要提升物流产业水平,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西部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缩小与东部差距。
②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地区封闭,强调全国一盘棋,优化组合全国资源,形成社会化大物流。
3.从行业与产业层面讲,主要讲了二条:
①从大的行业划分,明确了制造业、商贸业、农业、服务业如何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水平,比如制造业要改善物流流程,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流通业要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农业要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民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服务业中点到了运输业、通关、货代、信息、金融、标准、邮政等等。
②从小的行业或产业划分,点到了石油、煤炭、矿业、粮食、棉花、农产品、农资、农村日用品、食品、仓储、烟草、出版、药品、汽车、废弃物、化学危险品、快递、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工商管理、信息服务等部门,要求这些产业加速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或参与资源的优化整合。
4.从企业层面讲,也主要讲了二条:
①重点讲了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的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②明确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第三,重点规划了九大物流工程。
在这九大重点工程中,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应急物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二类是物流管理技术应用,包括城市配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三类物流基础,包括物流标准与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这样划分是一个大概齐,实际上各有交叉。
这里我想重点讲几个内容:
1.关于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就是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衔接”;特别是与港口的衔接,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在管理上要逐步过渡到大运输部制;二是在装备上加速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港口、民用机场建设,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三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物、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规划》作了如下评价:“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物流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物流运作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2.关于物流园区。
按照“物流术语”国际标准,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由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