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展望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依然较好,预计经济发展不会出现较大滑坡,GDP增长速度仍可达到10.5%左右。 一是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控总量、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展望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依然较好,预计经济发展不会出现较大滑坡,GDP增长速度仍可达到10.5%左右。
一是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将继续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保障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的条件没有改变。虽然我国经济已连续几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物资条件总体上可以继续得到保障,不会出现明显的“瓶颈”约束。由此也说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累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潜在增长率正在提高,经济增长适当加快一点,具有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四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虽然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增势开始减弱,并对欧元区、日本等信息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但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国内需求均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2008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快速发展的周期,据国际货币组织最新预测,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4.1%。
虽然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引起注意。
从国内来看,虽然2007年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仍需关注。比如,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加大,并与消费品价格上涨呈现同步趋势,进一步增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流动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任务依然艰巨等等。面对这些情况,国家调控将继续加强,所采取和实施的调控政策及方法、手段都会对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对年初出现的电力、煤炭供应紧缺等情况,也显示出在遇到极端事件或恶劣天气时我们的应急能力和资源储备等方面的薄弱。
从国际环境来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慢,全球经济面临拐点的风险在增大,应该警惕。另外,贸易壁垒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和投资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仍在高位震荡,也会对国内经济发展、相关产品的供需格局及市场价格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合上述多种因素,我们分析认为,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总体看依然向好,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销售规模继续保持稳步较快增长,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也将继续增强,总体形势可以用“三个不变一个回落”来概括:
一是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不变,但增速会有回落。预计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达到2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左右。
二是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变。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以及行业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新增资源增长将逐渐以需求为导向合理水平回归;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逐步改变,潜在的市场需求将加快释放。基于此,我们认为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仍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供需差率将维持在2-3%左右。
三是市场价格继续上升的趋势不变。从近几年的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走出低谷以来,基本上是在波动中不断上升,这轮价格上升周期,一方面是受需求支撑,另一方面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需求的支撑作用预计在中长期都不会有较大改变,而成本上涨目前也已形成刚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不断推进,成本上涨因素仍呈上升趋势。我们预计,2008年中国生产资料价格总体水平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与上年相比涨幅在4%左右;受对比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变化等因素影响,全年价格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变化特点,甚至不排除出现拐点的可能。对此,也需要重视和密切关注。
主笔人:陈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