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 何黎明(2007年11月9日) 各位理事: 大家晚上好!去年11月,中国物流学会在武汉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四届二次理事会。这次会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 何黎明
(2007年11月9日)
各位理事:
大家晚上好!去年11月,中国物流学会在武汉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四届二次理事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回顾总结上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下一年理事会工作的基本思路,审议通过增补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审议其他两个工作议案。
下面,我代表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中国物流学会一年来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国现代物流业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国务院今年9月在安徽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政策。曾培炎副总理特别强调,要突出发展重点,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环保服务、工程总包、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了第三次会议,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各地政府也有新的政策和规划出台,进一步支持物流业发展。
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现代物流业无论企业操作层面,市场推进层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和行业基础性工作方面都有新的进展。这就为学会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年来,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下,在各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以及广大会员积极参与下,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以物流学术理论研究为中心的各项主要工作都有创新和发展。现简要回顾如下:
一是加强会员吸收和管理服务工作
根据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精神,2007年学会重点提出“扩大吸收新会员”的要求。年初,学会制定下发了《个人会员管理服务细则》(物学字〔2007〕4号),通过简化入会手续,深化服务内容,强化会员管理,学会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新会员吸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来新增会员近500人,会员结构也有较大改善。许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认真履行职责,为发展会员做了大量工作。
在发展会员的同时,我们相应加强了对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学会建立了会员管理系统,对每一位会员的基本情况,都进行了数据化管理。学会定期向会员发送电子通讯,保持了经常性联系,并向社会和业内有关方面,做了专家推荐和沟通联络工作。根据年初下发的《中国物流学会关于增补部分理事准备工作的说明》(物学字〔2007〕5 号),学会提出了增补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的报告,提交本次会议审议。主要目的是为减少学会工作的“盲点”,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学会还拟定了《中国物流学会会员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对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进行了模拟考核。如这个办法在本次理事会获得通过,我们将开始在全体会员中实施,目的是促进大家积极参与学会工作,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更好地增强学会凝聚力。
二是推进“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创新发展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是我会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今年的年会吸收各方面意见,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首次采取自主设立分论坛的形式,由学会会员和热心物流研究的各界人士自主申报,年会提供平台,努力营造互相学习、共同研究、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此项改革,获得各位积极支持,明天将有十几个专题论坛同时举行。
为加强论文评审环节,学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采取了初审和终审两级评审制。在原有终审环节的基础上,聘请18位特约研究员对参评论文进行第一轮初审,创新评审方式,保证评审质量。本次年会共收到参评论文468篇,涉及全国各地1000多名作者,总字数在300万字以上。经过专家评审,共有132篇获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6篇,优秀奖66篇。学会从获奖论文中选择部分汇编成书,连续第三年编辑出版了《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积极申请参加论文初审的特约研究员,参加终审的各位专家和提交参评论文的单位和个人。还有一些单位积极组织论文,推荐会员,参与学会各项工作,为学术年会提升改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将在本次年会上获得组织奖。
三是深入开展行业调查和政策研究工作
中国物流学会发挥密切联系产学研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行业调查和政策研究工作。2007年组织召开了“民营物流企业融资问题座谈会”“部分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座谈会”“促进快递物流业发展座谈会”等行业调研活动。根据企业反映的情况,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7年,学会组织专家力量,完成和正在完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7个课题。其中包括: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2008—2015年专项规划》《中国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和《中国现代物流业税收管理研究》;商务部委托课题《关于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日韩联合报告书》;财政部委托课题《关于公共配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财税政策研究》;国家开发银行委托课题《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战略研究》等,对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今年,学会精选部分优秀课题首次编辑出版了《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报告》收录了自2005年以来,学会、联合会承担国家有关部委研究课题及自主设立研究课题的17个课题研究报告,汇集了近年来学会、联合会研究中国物流发展问题的重要成果。我们的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和特约研究员参与了调研和课题研究工作。
四是深化“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工作
今年是学会设立“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的第二年。自课题开始征集以来,得到了各地物流研究、教学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和支持,共有90个课题列入“2007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计划”。到课题评审工作截止前,共收到59个课题报告,经过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共选出20个优秀课题进行大会表彰。
五是搞好“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工作
2007年,学会主办了两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年初召开的“回顾与展望”论坛,学会、联合会发布了年度统计数据,邀请各领域专家介绍行业发展情况,展望发展趋势。在论坛基础上,综合各领域专家的观点,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继续编辑出版了《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
年中召开的“物流园区”论坛,以“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与跨区域合作”为主题,重点讨论了园区间如何深化合作的问题。会上,38家物流园区和企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务实推进交流与合作。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作为学会的品牌项目已经举办14届,通过保持对重点问题深入研讨的特色,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六是组织“协作网”和“特约研究员”工作
今年年初,学会召开了“全国物流研究机构协作网工作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2007年学会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协作网的作用”,努力搭建平台,建立互相交流、评价、合作的机制,促进学术研究网络的成长。目前已有50多个成员单位参加了这个开放式、松散型的联系与协作组织。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是学会的骨干力量。除吸收部分特约研究员参与年会论文初审工作外,学会还邀请相关领域的特约研究员参与学会各项工作。根据特约研究员参与学会活动的情况,学会组织评选了优秀特约研究员,在本次年会上进行表彰。学会还将在本次年会上聘任第二批特约研究员,充实物流行业“人才库”。
七是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中国物流学会从成立起就致力于推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73所本科院校、超过500所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5.02万人参加了培训,其中3.3万人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或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采购师和ITC“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以及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注册采购经理培训认证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2007年,我们配合教育部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和“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物流骨干教师研修班”,围绕高校物流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在教育部支持下,学会与教指委一起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对于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物流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是开通了“中国物流学会”网络频道
今年,学会在中国物流与采购网开通了“中国物流学会”频道,开展学会宣传、会员管理、成果发布和学术研究等工作。随着学会网络平台初步建立,会员与学会的联系日益紧密。
一年来,学会还积极参加亚太物流联盟、国际采购联盟、东北亚物流学会等国际同行业组织的工作,扩大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同时,学会注意加强自身建设,配合联合会继续做好新闻出版等工作。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把一批热心于学会工作的同志及时吸收到学会工作中来,保持了学会的活力和创造性。
但是,我们也看到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