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快讯 >> 生产资料 >> 内容

关于振兴现代农机流通的思考与建议
字号:T|T 2007年08月22日18:23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崔本中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高度重视“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支农、惠农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农机行业乃至农业机械化事业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崔本中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高度重视“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支农、惠农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农机行业乃至农业机械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现代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事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振兴农机流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处于“中介”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流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无流通论”到“流通附属论”,再到“流通决定论”和“流通先导论”。对流通的认识过程实际上是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和流通的关系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其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运行从生产决定流通,转向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对生产控制和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流通在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流通已经从末端行业变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流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不懂得现代流通就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流通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就业和保障安全,以及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技兴农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机流通,是连接农机生产和农民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农机流通行业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各种农机产品,包括农田作业机械、水利排灌机械、农副加工机械、植保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等,保证了农业作物耕、种、收、加工的需要,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益,满足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农机流通在服务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机工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看,没有农机流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要实现现代化的“大”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的“大”流通;同样,现代化的“大”工业,也离不开现代化的“大”流通。然而,农机流通的现实状况,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极不相称,也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农民以及农机生产企业对流通网络、服务格局的需要。因此,振兴农机流通,建设现代农机流通体系,推进农机流通现代化迫在眉睫,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农机行业、农机人面临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我国农机流通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五”以来,随着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特别是一大批种粮大户、农机使用大户和农机合作经营组织迅速成长和壮大,以及跨区作业的拉动,农机市场购销两旺。但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国有农机流通体制打破以后,国有农机公司纷纷改制重组,大批民营农机流通企业快速成长,加上生产企业自建的营销网络,以及物资、农资、农机推广、科研等部门也参与农机经营,形成了目前农机流通企业的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局面。从企业数量来看,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流通企业近万家,大大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省、地、县国有农机公司2600多家;从销售规模来看,绝大部分属中小企业,超过亿元销售额的仅有几十家,5亿元以上的不足10家,2006年百强流通企业共计销售额180多亿元,仅占全国农机流通行业销售农业机械及相关涉农机电产品总额的10%左右;从经济效益来看,普遍较差,据对百强农机流通企业调查,在2004、2005、2006三年中,户均实现利润分别为29.7万、53.2万元、64.9万元,部分效益较好的企业主要是靠从事汽车、家电、房地产和物业经营或管理取得;从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地区国有公司改制早,民营企业发展快,在欠发达地区形成一定经营规模并取得较好效益的企业更少,部分国有公司仍未完全改制,举步维艰;从流通业态来看,一些新型、现代流通方式如连锁、配送、代理店、品牌店、4S店开始出现,但总体上来说,还是维持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不高;从市场规范来看,诚信、品牌、服务理念滞后,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假冒伪劣和坑农现象仍然存在。等等。
总的说来,农机流通业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生产贡献很大,部分国有、民营农机公司经过改制再创业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经营规模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使得农民选购农机产品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由于农机流通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受政策以及农民收入较低的影响,农机流通行业是微利行业,其生存和发展条件一直比较差,主要表现在:
1、整个农机流通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能力、服务水平,还是营销策略、管理模式上,普遍散、小、差、落后,经营设施简陋,无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匹配,无法与境外经销商相抗衡,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2、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意识淡薄。大部分农机流通企业仍维持传统的经营模式,连锁、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流通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规模效益,因而难以扩大再生产。
3、农机营销特别是整机经营准入制度难以推行,规范农机流通秩序举步维艰。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牵头制定并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农业机械营销企业开业条件、等级划分及市场行为要求》和行业标准《农业机械营销企业服务质量规定》,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执行的力度极其不够。因此,经销商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谁都可以开公司卖农机,部分企业忽视服务、忽视品牌、忽视质量、忽视零配件供应,导致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4、虽然农机有形市场已经成为农机流通领域的重要流通业态,但在政策支持以及区域布局、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现代流通和广大农民选购农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农机有形市场的改造、提升和规范管理尚未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取得真正实效。
5、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现代流通中,信息是企业开拓市场、决策市场、拓展服务的重要依据。虽然大家都需要信息,但一方面许多企业对信息重视不够,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不愿交换公共信息和数据,使得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工作难以开展,市场信息不畅,极大地影响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6、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长期以来,国家把农机流通行业按竞争性行业对待,而忽视了农机流通行业面对“三农”所承担的培训、推广、服务、维修等功能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除了享受免增值税,没有得到其他政策扶持,因而绝大多数农机流通企业极其困难,部分效益较好的企业,其主业已不是农机经营。
总之,农机流通业在整个农业机械化产业链中,落后于管理、科研、生产、使用等环节,甚至可以说,农机流通制约或阻碍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抓住机遇,提出措施,振业农机流通业,实现农机流通现代化。
三、振兴现代农机流通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最近,中央领导人对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所做的重要批示,都为农机流通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提出振兴现代农机流通,推进农机流通现代化,是非常适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振兴现代农机流通”办公室,宏观管理和指导农机流通业振兴和发展。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起,在国家商务部、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关心与支持下,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指导下,与农机市场体系建设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和协会紧密结合,吸收全国知名农机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参加共同成立“振兴现代农机流通”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农机流通发展战略,提出农机流通发展目标和思路,制定农机流通发展规划,规范农机流通市场秩序,引导农机流通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社会责任。等等。
2、争取政策扶持和政府支持。农机流通业的特殊发展历程以及所面对的群体,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从政府部门来看,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委已开始关注农机流通、重视农机流通,对农机流通工作极其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明确表示支持。特别是国家商务部的有关部领导和国家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以及鉴定总站、推广总站对农机流通的支持力度切实进一步加强。从政策层面来看,首先,要确立发展现代农机流通在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中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