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加快天津北方物流中心建设 ——7月11日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论坛”上的讲话(摘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顾问王忠禹讲话 刚才
在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加快天津北方物流中心建设 ——7月11日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论坛”上的讲话(摘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顾问王忠禹讲话 刚才,陆江委员等几位专家从基础条件、有效途径、必然选择和重大机遇方面讲的很好,我不再重复。下面,重点对如何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问题,讲两点意见。一、乘势而上,勇于创新,加快建设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从观念、体制、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一)观念创新,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并提出了金融改革和创新、土地管理改革、设立东疆保税港区和一定的财政扶持政策等具体措施。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更主要的是天津有关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建立物流中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物流才能把相邻省份连接起来,这是一项区域性工作;物流还可以推动加工业发展,所以建立物流中心意义深远。建设中要敢于并善于用好中央赋予的“尚方宝剑”,结合实际,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创造性地用好政策,大胆实践。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切实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二)体制创新,善于发挥多种所有制和各方面的积极性。拥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交易平台和市场是区域物流中心的重要标志。虽然发展的背景和模式不尽相同,但国际化的物流交易平台和市场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因此,开放物流市场,引入多元化投资和竞争的主体,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业务的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和深化国有物流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港航企业、物流企业集团落户,争取让他们设立总部或区域运营中心,不断提升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三)发展模式创新,把服务业作为滨海新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要求拓宽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这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定位中的“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家知道,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热点。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0%,而我国2005年为40.3%,天津41%,滨海新区只有31%。我们不仅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达不到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值,可见发展空间很大。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应该成为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天津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应该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四)管理方式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在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文件中,提出天津在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同时建设航运中心。物流不只靠航运,但从天津来看,物流和航运关系更加密切。可以说,航运中心是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物流中心是航运中心的功能延伸。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要探索开发开放的领导体制,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两个中心”关联度高、功能重叠、目标一致,应该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实现“两个中心”协调运作,联动发展。要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和相应的综合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创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天津市要主动与有关省区市沟通协调,加强经济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建立经常性的重大问题协调机制,减少行政性壁垒。相关的省区市也要在建设和发展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个论坛结束后,要对专家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归纳整理,下一步推动这项工作要有一个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分析现状,确立管理模式和体制,有目标、有进度、有要求,加快建设。二、全国政协和有关省市政协要积极配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好相关工作全国政协一直十分关注和支持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自2003年7月全国政协提出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和曾庆红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先后做出了重要批示,也得到环渤海地区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可以说,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全国政协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庆林同志,我和万通同志,还有陈邦柱同志及一些委员专家,这几年多次到滨海新区考察调研,就是想争取把它列入《“十一五”规划》,把这件大事推动好,落实好,办好。去年3月18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天津市政协联合举办的“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论坛,贾庆林主席发了贺信,我当时提出了对滨海新区这个战略题目要坚持“五个推动”,要积极推动、重点推动、跟踪推动、联合推动、全程推动,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天研究建立物流中心就是重点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全国政协办公厅2004年10月报送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中作用的建议》的报告,核心内容已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对规划审批、项目审批、土地利用、财税优惠、航运物流五条具体建议全部采用。特别是全国政协“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在适当的时候,专题研究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大计,像给予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一样,给予天津滨海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更灵活、更优惠的强力扶持政策”,都被中央采纳成为现实了。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滨海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大计,将滨海新区正式定位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5月26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5月30日,曾培炎同志到天津宣布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正式启动。这些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借这次论坛的机会,我对政协的同志提几点希望:第一,全国政协相关的专委会,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要认真总结研究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在参政议政过程中选题的适用性和建议的科学性。对这次论坛的成果,要认真归纳整理,形成建议、信息专报等形式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报告。第二,希望环渤海地区和相关地区政协,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央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决策,结合本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好好珍惜和把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看,可以多搞一点联合调研,参加范围根据题目来定,可大可小,把课题做深做透是目的。第三,请参加会议的各省、区、市政协领导回去,抓好这次论坛精神的落实。有关情况,请及时向全国政协办公厅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