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我会会长陆江在滨海论坛上的讲话
字号:T|T 2006年07月20日11:38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 建设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几点思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陆江 ——7月11日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论坛”上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建设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几点思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陆江 ——7月11日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论坛”上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要有新的思路。 (一)服务业应该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这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0%,而我国2005年为40.3%,天津41%,滨海新区只有31%,可见发展空间很大。“十一五”规划提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其用意就是推动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大家知道,一个产品平均在生产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只有5%~10%,其余90%以上的时间都在流通、物流服务过程中,也就是专家讲的“第三利润源泉”,这是我们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原因所在。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统一起来,创品牌,抓服务。企业的经营重心也要转移到服务上来,谁服务好,谁就占有市场;不加强和改进服务,就没有市场,更谈不上发展。在商品质量和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服务决定贸易,服务决定市场,服务决定效益。服务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源泉。 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当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定位中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实际上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滨海新区应该重视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应该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主攻方向,要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的路子来。 (二)创建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 天津滨海新区具备创建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首先,是京津冀的依托。2005年,两市一省GDP达2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900亿美元,北京90%以上的海运出口货物经天津港。其次,内陆腹地广阔。天津港腹地包括“三北”地区的11个省区市,占全国GDP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1%和21.5%。再次,国际区位优势。天津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距中亚、西亚陆地距离最短。最重要的一点,是天津港的核心战略资源。200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480万标箱,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十一五”期间,天津港要达到30万吨级,进入世界一流大港的行列。 良好的区位优势如何转化为服务优势、综合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天津保税区棉花市场的运行模式,实际上是国际棉花交易模式的创新。正是通过建立国际棉花市场,吸引国际棉商,才使天津虽不是棉花产区,棉花消费量也不大,却正在成为国际棉花的一个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首先应该成为国际和国内贸易中心,成为有效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重要载体。天津要加强与北京、河北和环渤海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沟通华北地区与西北、东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好务。 (三)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增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国务院把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于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增强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依托港区,构建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天津港除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提高装卸作业能力外,要加快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和海铁换装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要加快天津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海、陆、空、铁多式联运。要充分利用枢纽港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开展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等物流服务。把“港到港、站到站”的枢纽优势转化为“门对门、点对点”的物流优势。以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的综合物流优势,增强吸引力,扩大服务面。 二是整合资源,加快通道和线路建设。要注重港区和高速公路连接线、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港城分离的立体交通体系,实现港区与周边运输网络的快速衔接。在尽快改善港口周边交通环境,完善滨海新区自身交通网络的同时,加快与主要腹地直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要积极推进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三线建设,打通天津港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扩大天津与西部能源基地的铁路通过能力,完善以天津港为核心的物流网络。 三是完善口岸服务环境,扩大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国际影响力。2004年12月31日,国家批准天津市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试点;今年,国务院又赋予天津设立东疆保税港区的政策。要对滨海新区各类特殊监管场所进行功能整合,进一步扩展和提升天津港和保税区的功能优势。要认真落实大通关制度,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积极开展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改进海关物流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要积极创造条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推动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以良好的口岸物流服务环境,扩大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在东北亚以至于全球的影响力。 (四)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提升改造企业物流 目前,天津市物流及相关企业总数已达2万多家,在天津保税区落户的物流企业超过500家,其中跨国物流企业50多家。物流枢纽城市,应该是物流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的聚集区。但总体来看,天津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多。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把天津作为总部基地的比较少,个别本土物流企业还把总部外迁。因此,要积极创造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创业环境,鼓励现有国有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向现代物流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要进一步开放物流市场,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落户,争取让他们设立总部或区域运营中心,不断提升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的系列化运作,打破生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天津滨海新区要建成高水平的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必须重视物流模式创新。要在原有制造企业积极推行现代物流管理,转变企业传统运作模式;对于新建制造业项目,凡有条件的要鼓励使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 (五)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要统筹考虑 航运中心是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物流中心是航运中心的功能延伸。“两个中心”可以集成整合,统筹考虑,一体化运作。 一是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制。尽管国务院文件对滨海新区的定位是“两个中心”,但这“两个中心”关联度高、功能重叠、目标一致,应该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建议天津市由分管领导牵头,建立统一的“两个中心”领导协调机制,负责物流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统筹考虑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物流实际运作中市内各行业间和相邻省份间的政策与关系协调,实现“两个中心”一体化运作,联动发展。 二是促进公共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政府要从加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在现有物流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更多的、与大通关密切相关的管理部门、口岸物流单位在电子口岸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构筑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统一信息平台,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完善综合服务体系。要有银行、证券、保险、财务、资产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良好的商务环境;要有贸易服务、市场运营、展览展销、信息集散、社会监督和人才交流等综合功能。有了这些全方位和一体化的功能性服务,才能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