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学技术促进物流业发展 ----访联合会副会长 戴定一、科技奖励办公室主任 蔡进 记者获悉, 2003年(首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已经揭晓,在业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最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始组织200
以科学技术促进物流业发展 ----访联合会副会长 戴定一、科技奖励办公室主任 蔡进 记者获悉, 2003年(首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已经揭晓,在业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最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始组织2004年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以下简称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信息部)主任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奖励办公室主任蔡进(以下简称蔡),请他们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范围、评选办法、奖励与推广办法及2004年度申报要求等问题作介绍和说明,供有关单位和个人加深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奖的了解,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科技进步,加快实现物流行业的现代化。 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意义 记者:首先,请您谈一谈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意义与目标是什么? 戴:通过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在物流与采购科技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调动相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物流与采购行业科技进步,进而加速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因为物流与采购行业是依赖于科技进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与传统的运输、仓储等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依靠现代的高科技和现代的科学管理理念来提升、整合原有的行业,并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来实现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推动物流与采购行业的科技进步,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有相当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范围 记者: 物流与采购运作是一个大的系统,涉及采购、仓储、运输、分拣、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也涉及诸多行业。如何界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范围,2004年的评审范围有些什么变化?该奖项的评审与物流相关行业的科学技术奖评审之间是什么关系? 戴:200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仍设立两个奖项,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科学技术发明奖。但奖励范围比2003年有所扩大,即在去年的基础之上,考虑到物流科技发展的具体情况和特点,2004年把一些软科学的研究成果纳入评审范围,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在全国物流与采购以及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中做出的技术发明成果;二是科技进步的应用开发成果;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成果;四是软科学研究成果;五是标准化研究成果;六是物流著作及教材,其中软科学研究成果、标准化工作研究成果和著作及教材是2004年度新增加的评审范围。 由于物流与采购是一个跨行业的复合型、综合性产业,覆盖许多领域,像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甚至包括制造业物流。在传统的制造业、交通运输、邮政领域都有申报科技奖的渠道,那么再加上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企业或其他单位就增加了一个申报渠道。同时,我们这个奖也覆盖了众多无主管单位,如民营企业本来就没有什么申报渠道,如果在物流与采购领域做出成绩的话,将会有一个获得奖项与认可的渠道。对于行业奖来说,中国物流科学技术奖在这方面是一个拓展。 另外,国家已经取消了各部委原有的省部级行业奖,我们这个奖实际上相当于原省部级的行业奖,带“中国”字头,国家有关部门只能批一个,在这个背景下不会再有类似的行业奖,所以它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的最高奖,具有权威性。 记者:国外许多物流技术与装备企业在中国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市场上也很活跃,一些优秀的物流工程技术项目往往是国内外合作的结果,这些项目是否可以参加申报?另外,国内一些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咨询公司、软件供应商、研究机构往往是合资企业,他们能否申报? 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主要是为了推动国内的物流科技进步,如果国外的企业在国内有合作单位,比如合作研制、合作应用,可以通过国内单位来申报。举例来说,海尔应用了德国SAP公司开发的系统,在海尔确实取得了重大应用成果,可以由海尔来申报。但如果完全是国外企业研发、应用的项目,尽管在中国境内,也不允许申报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 记者:物流技术既有单机产品的单项技术的创新,也有这些单项技术在系统集成应用方面的创新,物流科学技术奖更注重哪一方面? 戴: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两个的奖项中,科学技术进步奖侧重技术与应用,技术发明奖重在创新与发明。一个具体项目无论是技术发明也好还是技术应用也好,看它注重于哪一方面。技术发明奖注重专利,应当在国内或国外已经申报了专利,即要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不能是抄袭和简单的移植。而科学技术进步奖不要求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要在应用上有突出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办法 记者: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项评审时是否考虑参评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参评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评估? 戴:首先,效益肯定是项目评优中的主要指标,这里一定要有项目应用企业的明确的鉴定意见。然后还要有专家的评审意见。在效益评估中,我们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不会完全看经济效益而不看社会效益,也不能只看社会效益而不考虑经济效益,而是双方兼顾,要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行业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在考虑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例如海尔信息管理系统,2003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注重宣传它的先进管理理念,像业务流程的改造、物流系统的优化等等,而不是让大家完全模仿海尔的做法。另外,很多物流项目的效益好坏还要受到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应综合考虑,并根据专家的评审作出恰当的评价。 记者:您谈到专家,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即,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的实践性很强,这与物流理论研究、理念研究、观念研究等一般的研究及综合的论述不同,因此有企业担心如果由一些物流理论专家参加评审会影响评选项目的严肃性。联合会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参与申报项目的专家是否有回避制度? 戴:为维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严肃性与权威性,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不正当干涉。联合会已制订并颁布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管理试行办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建了由陆江会长担任主任的2004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决策机构。其下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专家评审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科技信息部,具体负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归口管理及日常工作。 蔡:我们建立了专家库,包括政府官员、科研人员、院校教师,也有来自一线的物流企业经营者。目前,专家库中已有将近100人。对不同的项目,我们将选择不同的专家组成评审组。特殊专业的项目,将专门聘请专家参加评审。总之,聘请的专家要与申报的项目相适应,并兼顾多个领域,以保证评选结果的客观真实和科学性。专家评审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一般不应是当年申报项目的参与者。因特殊情况需要,也要回避本项目的讨论和表决,只参加其它项目的评审。关于评审程序,我们已经制定了《评审细则》,在管理上严格、规范,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获奖项目的奖励与推广 记者:上面已经谈到,2004年的科技奖申报范围有所扩大,那么相应地在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等级设立和每个等级评选出的项目数量是否有所调整? 蔡:200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仍设3个等级。由于2004年增加了奖励申报范围,奖励项目数量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科技进步奖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科技发明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当然,还要根据当年的申报项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对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联合会将召开颁奖大会,向项目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授予获奖证书,并从中择优向国家科技部推荐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 另外,联合会已经于2003年设立了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在此呼吁社会各界有实力、有志于推进此项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奖励基金早日形成,为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获奖项目如何公开发布?如何进行推广宣传? 蔡:在去年的科技奖评审中,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非常好的参评项目,它们无论在提高企业对外服务水平、增强用户满意度方面,还是在企业内部优化流程改造、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有明显的业绩。而这些恰好是我们愿意宣传和推广的项目,因为这种推荐有助于把已经实用的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有效的管理模型和方法、合理的技术设备和运用手段,甚至一些经验和教训全面地介绍给国内用户,使他们在开发新项目或改进老项目时有一些实例参考。尽量地避免国内现在还在进行的、为数不少的低水平物流项目的重复开发。 去年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召开了2003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和新闻发布会,会上科技部奖励办有关领导前来参加并作了讲话。两个获最高奖项的单位青岛海尔集团和北京佳软信息技术开发公司的代表分别作了介绍。随后,我们又通过媒体、网站和出版物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今年,我们还将继续以往的做法,并进一步计划向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推荐优秀项目,出版获奖项目汇编,组织在有关专题研讨会或现场会上进行宣传等等。同时真诚希望各媒体能深入了解各获奖项目,协助我们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办法 记者:听了您二位的详细介绍,我想大家对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一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会积极参与、赢取这一行业大奖。请您再介绍一下如何申报2004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 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奖励办公室会在相关网站(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网址:http://www.cflp.org.cn;中国物流联盟网,网址:http://www.chinawuliu.com.cn)上发布《年度科技奖申报通知》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等有关材料,申报单位可根据要求申报。2004年申报、受理工作已经开始,具体申报日期为2004年3月15日至8月31日,年底前公布获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