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季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重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物流需求显著增加。但由于物流领域投资增长滞后,发展不配套、局部环节运营成本过高等诸多原因,物流供给难以及时满足需求,出现局部地区、部分
今年一季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重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物流需求显著增加。但由于物流领域投资增长滞后,发展不配套、局部环节运营成本过高等诸多原因,物流供给难以及时满足需求,出现局部地区、部分物品物流不畅现象。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物流运行中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社会物流需求显著增加。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货物总额(经过社会物流服务,最终送达用户的货物价值总量)达82182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31.7%,其中:工业品物流货物总额为70527亿元, 同比增长37.2%;农产品物流货物总额为1645亿元,同比增长4.5%;进口货物物流货物总额为9886亿元,同比增长42.3%;再生资源物流货物总额为82亿元,同比增长17.7%;邮政物流货物总额为47亿元,同比增长5.7%。全社会货物周转量达1524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3%,增速比同期GDP的增长速度高出13.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达4328.6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4%;公路货物周转量达1807.5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1%;水运货物周转量达9093.6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3%;航空货物周转量达15.7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8%。物流货物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高速增长,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据同期GDP总额与物流货物总额计算的每一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由去年一季度的1:2.6,扩大到今年一季度的1:3.03。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有所上升。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585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运输成本为3349亿元,同比增长13.3%;比总成本增幅高2.1个百分点。保管成本为1729亿元,同比增长11.2%;管理成本为777亿元,同比增长3.3%。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有所提高, 去年社会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的21.4%。今年一季度为21.6%。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高出1倍多,说明我国社会物流业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当前,物流成本上升主要在于运输趋紧,运价上调,造成运输成本提高,推动了物流总成本上升。这说明物流运输相对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但运输条件的制约,既存在“硬缺口”的问题,即由于运力不足造成有效供给不足,造成运输严重缺口;更存在“软缺口”的矛盾,即由于物流管理相对落后,造成运力阻滞,形成缺口。当前出现的大量压船压港的现象就是由于物流管理相对落后的结果。因此,加强物流组织协调工作,是缓解运力紧张,做好经济运行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为1969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为722亿元,同比增长11.3%;仓储业增加值为24亿元,同比增长13.1%;批发业物流增加值为1145亿元,同比增长10.4%;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业的增加值为61亿元,同比增长14.9%;邮政物流业增加值为18亿元,同比增长5.4%。从物流业增加值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等的发展关系看,一方面是今年一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快出1.2和3.2个百分点,进一步说明物流服务需求的增长要快于经济发展速度。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但增速仍落后于需求。今年一季度,国内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85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比去年有所加快。其中: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70亿元,同比增长26.6%;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9亿元,同比增长40.9%;批发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0亿元,同比增长49.3%;配送、加工、包装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亿元,同比增长17.3%;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4亿元,同比下降32.9%。与物流需求增长情况比较,物流用投资增长速度比同期全国社会物流货物总额增幅低2.7个百分点。与全社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物流用投资增长速度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低18.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则由2003年的13.1%下降至11.1%。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用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滞后于物流需求的增长,这既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瓶颈制约,物流不畅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物流成本依然偏大的重要原因。 2004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