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WTO一年以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具体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现代物流业引起了各级领导、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吴邦国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等党与国家领导人,对
加入WTO一年以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具体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现代物流业引起了各级领导、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吴邦国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等党与国家领导人,对发展中国物流业多作了一系列明确的深刻指示,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对现在物流业的发展,也包括对流通业的发展,都提出了非常深刻的意见。 第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跨国物流公司的加速进入,对推动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概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原有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方面扩大规模,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物流活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是今年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都想利用目前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把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对中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有利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1—9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8.4%,其中外商独资增长48.6%,实际利用外资达39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中国外商独资233.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特别可喜的是物流业已成为外资新的投资方向,具体有这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特别是现在包括一些外向的软件公司,也开始做物流的信息平台建设等等。 三是跨国大公司纷纷进入中国,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财富》的500强公司,已经有近400强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三分之二已经进入中国,这些跨国集团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与采购相关的物流业快速起步。据统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量从目前的200多个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00多个亿美元,拿上海来讲,已经有200多家跨国采购机构进入,采购额年均增长30%。 四是跨国物流公司快速进入中国,与中国企业合作,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 第三、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和流程再造,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 第四、一些著名工业与流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采购系统与物流系统的流程再造。 第五、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得到普遍关注,这是今年最大的一个特点。 第六、物流科技与物流标准化建设有所推进。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物流理论研究已经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第二是物流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第三是有关部门与有关协会在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方面做了不少的有成效的工作。 第七、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继续推进。 第八、涌现了一批物流先进典型。 比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命名了两个示范基地,一个是海尔物流,另外是广州的宝供物流。此外,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一些先进的典型,像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北京、天津等等,也有一批城市,像深圳、广州、杭州、宁波、南京、青岛、武汉、郑州、石家庄等等都在大力发展物流,有一些省市也开始树立一些典型的物流企业。 2003年中国物流主要应该在8个方面发展: 第一、我们东部的地区已经完成了规划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明年开始,有许多城市经过规划,开始招商引资。 第二、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以及外经贸部《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国物流公司将加快在中国实施扩展与布点战略。 第三、是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将加快资产重组,全部或一部分转为第三方物流,并利用自己的优势,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与外国物流公司合作或竞争。 第四、一部分工业与流通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像家电行业、服装行业、汽车行业、日化行业、连锁行业、饮料行业、医药行业、烟草行业等等将首先释放物流需求。 第五、国务院各部委在2003年将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将出台全国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设想与有关产业政策,地方政府特别是沿海有关省市将逐步出台有关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第六、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得到重视,2002年年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评选出了16个物流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2003年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将成为物流业投资的重点之。 第七、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将进一步启动。 第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成为国家的投资重点,民间资本与外国资本将把物流业作为投资的新方向。物流装备将受到重视,提高物流装备技术已成为发展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