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间,判断一项新事物生命力的直观标志是“添丁进口”。经济方面亦是如此。
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北京、沈阳、南京、武汉、西安、厦门等2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上之前获批的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至此,全国共有3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2017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0%。今年上半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超80%,厦门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79.36%。从各地陆续公布的数据看,跨境电商呈现出海内海外全面贯通的新特征,这也彰显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数据之外,中国商报记者在综试区之一的合肥市调研采访发现,跨境电子商务倒逼地方开放进程,促进了贸易转型和经济转型。
倒逼开放
“现在海淘用户逐渐从沿海向中西部延伸,目前60%的客户在中西部,安徽作为中部城市从物流配送角度来说位置比较适中。”合肥邮境通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伟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邮境通合肥地区业务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包括企业经营权备案、通道ID申报、“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对接、业务流程梳理等,目前已与物流企业(圆通国际)、支付企业(徽商银行)对接成功,并向“单一窗口”平台推送三单信息。今年5月31日,邮境通正式走通B2C模式下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首批业务,目前正在常态化走单。
7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这里是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临山近水,环境宜人。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在合肥市等12个城市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当年4月26日,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部地区首批获批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揭牌。
园区建设,加速开放平台建设进程。作为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园区,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成为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强有力的支撑。自产业园自成立以来,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示范区等核心区域,重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业务,积极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业务,搭建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两个平台,构建六大体系,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将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提交国际市场,让安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
3月29日,全国第八大规模的邮件快处中心(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集仓储、通关、结汇、退税、寄递等服务于一体的合肥邮件处理中心,内设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合肥海关驻邮局办事机构。建成后将日处理包裹60万件以上,其中国际包裹10万件。进口商品将以奶粉、尿不湿、化妆品、电子产品、箱包等为主。合肥邮件处理中心业务可覆盖整个安徽省及周边省市地区,将促进物流配送网络及国际航线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合肥邮区邮件处理及传递时限和效率,加快国际邮件的出入境通关速度,提升安徽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来自合肥跨境电子商务港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国际邮政互换局日均处理邮件约3万件,高峰时近5万件。这在安徽前所未有。
6月20日,安徽省商务厅就首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名单向社会征求意见,成员分别是合肥市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蚌埠市的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马鞍山市的安徽浙阿跨境电商产业园、芜湖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4家。根据安徽省商务厅出台的认定办法,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必须健全,直接用于跨境电商企业的办公面积应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的仓储、物流配送、产品展示等服务功能。同时集聚效果明显,园区入驻企业达30家以上,其中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企业15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企业3家以上。
达到要求,这些地方无疑是该地对外开放的“地方窗口”。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安徽也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一是提高贸易各环节便利化水平,包括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等。二是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为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包括交易平台服务、外贸综合服务以及通关、物流配送、仓储、融资等专业服务。三是壮大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促进传统外贸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四是探索创新跨境电商通关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跨境电商企业渐渐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把一些产能渠道通过互联网方式吸附到安徽,大批外商主动来安徽采购产品。”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经济发展处副处长、合肥市蜀旺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维东说,借助试点红利,合肥正夯实载体平台,构建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推进各类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全面实施通关一体化,大力推动单一窗口建设,加速了开放进程。
“鲶鱼效应”彰显
5月31日,邮境通、建设银行、圆通公司向“线上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推送三单成功,34件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奶粉在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监管区内通过合肥海关现场处监管清关,由场站经营人正式将货物交由圆通速递并进行国内终端派送。此次业务标志着安徽省B2C模式下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首批业务顺利落地。
6月13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合肥分中心与园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支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相关标准规范支持、支持园区与海关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交换共享、跨境电商企业接入的安全管理等。截至目前,与平台对接的电商企业47多家、支付企业12家、物流企业8家,保税进口业务已有317票包裹清关出区,直购进口业务34票包裹清关出区,平台运行正常。
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举措,直接给外贸增长带来实质性利好。近年来,安徽省着力强化大通关建设,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目前,合肥海关进口平均通关时间为11.25小时,出口平均通关时间为1.01小时,实现货物通关时间在原有基础上再压缩三分之一。“现在‘一关通天下’,从铜陵报关,到上海放行,只需要一天时间,享受同等通关便利,大大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进出口部销售经理陈天郅说。
合肥邮境通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园区第一家跨境电商进口企业。据该公司负责人徐伟介绍,邮境通专门从事欧美市场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投资建设海外仓储3万平米,日均处理能力2万件。主要通关品类为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保健品等。2016年,邮境通过杭州、佛山、重庆等地海关验放跨境电商进口订单量195万单,进口额12亿元,2017年1-10月跨境电商订单量90万单,货值约5亿元。
作为一家从事进出口自营和代理各类产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企业,安徽兑诚进出口有限公司从2017年开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立起合作共赢关系,企业完善的产品供应链系统使其产品颇受海外用户青睐。
“现在很多国外的客户,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户,他们对中国目前的经济政策、商业模式、市场行情都非常了解,很希望在中国找到合作的机会。”兑诚公司CEO张旭说。
在张旭看来,优良的产品品质是跨境电商企业制胜的法宝。在地缘优势上,合肥在劳动力成本与数量上比沿海地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在政策层面,合肥作为国家跨境电商实验基地,产品可以在合肥直接报关,一体化的通关窗口,大大提高了跨境电商整个流程的效率。
在安徽,2017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5%;出口包裹800多万件,进口包裹8万余件。到2021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20亿美元。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型贸易业态,正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外贸订单获取的快速交易方式,是新常态下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重要引擎。“今年一季度,全省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 ”安徽省商务厅有关人士介绍说。
王维东分析认为,通过企业对接跨境电商,从采购、销售、生产,到管理流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品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节省中间流程,会对产品需求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信息对企业产品线的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王维东说,在产业链流程的升级方面,由于国际业务的往来,直接面对全球供应商,对采购流程进行升级。从跨境电商平台上征集到全球最先进的设计。再从全球征集到最顶尖的设计师,对产品进行设计,这是研发生产流程的升级。管理流程的升级对企业产品的国际化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比传统的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来的更直接、更彻底。跨境电商带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反过来,国际物流促进跨境电商的腾飞。
行在路上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跨境电商风起云涌,但更深层次的建设仍然在路上。
目前地方层面对国际物流运输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就安徽来说,合肥是内陆城市,国际货运航班比较少,今年4月份才开通的一班到美洲的货运包机,一到两周才开一班,完全没有办法满足目前跨境电商业务需求。航班不够、水运港吃水不行,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合肥地区的货品进口都要从上海转运,物流成本加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不到位。比如合肥在2016年就已经被批复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投资试验区,但是到2018年才开始享受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新政的延缓执行政策。
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城市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成本高、通关政策没有沿海地区灵活,为招商带来很大的难度。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发展缓慢又影响了国际物流的发展。由于缺乏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供应链,目前跨境电商基本上大都通过网络和社交平台了解当地市场,速度慢、市场信息片面,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张旭呼吁,在物流和服务上应增加新的模式,比如多开线路、多加班次、降低费用等。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会或者政策指引,从当地政策、法律、管理、风险等方面详细深入地了解,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能更透彻地了解当地市场。
根据自身的创业经验,张旭认为,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的补贴缺一不可。一定要走自主的产品和品牌路线,更好利用先天优势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辐射。兑诚公司今年先从跨境直购做起,待场地压力测试到达饱和的处理量之后,后续的邮件会安排到保税。
王维东提出,做国际贸易,对于国际市场环境要敏感,密切关注国家层面的政策性规定,关注新兴市场的前景。在自身方面,现在产品设计和自身研发更新速度加快,在产品的研发、技术更新换代方面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要有更多的设计和研发创新的东西。在销售渠道上,通过细分和深挖,把产品做到极致。
由于目前报关周期长、成本高,目前跨境零售和小额批发更多的是通过个人邮包、小批量出品的快件方式,无需报关。为提高效率只能走私人包裹、快件出口的形式,这样不用进行申报,大大缩短时间,但是唯一的缺点是数据没办法沉淀下来,因此,数据落地迫在眉睫。对此,王维东希望相关部门把走国际快递、快件的形式尽快落地,将数据尽快落实到产业园区来。
结合合肥跨境电商目前的发展实际,王维东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已完成了进口端包裹和快件的数据落地,下一步将尽快完成出口平台数据的落地,这样申报效率将大大提高。从传统的集装箱、传统的海运等大宗供应形式,更多的转为选择流转周期快的线上批发和零售。同时,本土的供应链和产业带限制较多,如果政府能把一些供应链和产业带整合起来,大力扶持,对广大跨境电商企业会有更大帮助。
对于目前安徽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葛斌认为,合肥虽然在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输等方面,与沿海城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安徽提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合肥跨境电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就蜀山区而言,下一步将抢抓机遇,发挥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副中心和“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诸多优势,挖掘白色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光伏等产业特色,引导和帮助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体系。同时,引进新技术、培育新业态,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
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认为,电子商务的魅力不言而喻,跨境电商的好处毋庸置疑。各国之间通过跨境电商进行贸易往来,就会出现贸易壁垒。如何以各国人民的利益为基础发展跨境电商,打破贸易壁垒?李易认为,跨境电商在运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双方贸易额的实际情况,做到平衡发展。各国之间应制定以“和为贵”为基础的一整套相关政策、法规,走规范的流程。通过相关协会、商会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甚至高层领导会晤,及时解决国与国之间贸易不对等的问题。
对于内陆地区跨境电商如何发展,李易建议,应扬长避短,突破产业链上的瓶颈如跨境物流、支付等限制发展的环节,拒绝同质化低附加值的产品。利用本土丰富的产业、低成本的劳动力等优势,避开地缘劣势和因文化、政治和法律的不同而产生的风险。政策是催化剂,当地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借助互联网的渠道实现转型升级。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