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供应链 >> 内容

化工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字号:T|T 2017年07月06日11:21     物流界
  • 近年火热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成为一时无两的话题,论信息科技和网络化,中国的水平是足够的,但还是路途荆棘满途,不足的是商业文化的问题,上下游买卖双方的互信是最大困难,如何信息共享,不是能不能,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按鸿益达供应链副总经理梁兆禧的说法:“供应链的改革,互信是关键,供需双方都互相猜疑,就是我相信你,我怎么知道你也相信我,更不用说我确定你知道我会相信你?在信任不对称之下,信息共享作为工业4.0的基础就无法实现。”
近年火热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成为一时无两的话题,论信息科技和网络化,中国的水平是足够的,但还是路途荆棘满途,不足的是商业文化的问题,上下游买卖双方的互信是最大困难,如何信息共享,不是能不能,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按鸿益达供应链副总经理梁兆禧的说法:“供应链的改革,互信是关键,供需双方都互相猜疑,就是我相信你,我怎么知道你也相信我,更不用说我确定你知道我会相信你?在信任不对称之下,信息共享作为工业4.0的基础就无法实现。”
但时日总会改变,现在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慢慢不信也得信,信息的流通成为迈向现代化制造的转折点,供应链企业应运而生,加上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之间的分工日趋细密,就需要有供应链公司来把物流和信息流顺畅化。而鸿益达定位于制造企业的上下游链接体,承包生产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所以自主开发了“协能在线供应链系统”让企业间有公允的信息交换,促使供应链中由元配件供应商,到工厂的生产线,再到产成品的销售代理都有个足够信息互通保障。
梁兆禧强调,生产物流外包,有别于传统理解的物流运作,我们也会承包工厂的一些非核心生产制造工序,让客户可以集中精力于其核心价值,譬如说销售,研发和核心生产管理。繁杂琐碎的事务就交给我们负责,作为一个资源池,我们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等,可以在不同客户项目之间共享一个资源池,以发挥最大使用效率,这也是生产物流外包的价值所在。
生产物流业务中,比较复杂的环节是配送上线,制造企业都追求零库存以减少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当然避免资金压在库存上也是一个原因。要做到零库存,我们就要做到一两个小时的周期不间断地补充到线边仓,梁兆禧解释,线边仓并不是真的一个仓库,而是产线上每个工位旁边的供料暂放区,一般只有一两个小时的用量。对没有管理过生产的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生产是千变万化,系统自动对接是最基本的,但还是需要现场人员的灵活调配原材料,就是系统以外要加一个运作体系。梁总出身于外资工厂,对制造企业的管理思维和日常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加上团队中众多有制造业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是一般物流公司无法取代的。
讲到物流行业的发展,梁兆禧让我们回顾过去十年,在制造业,零售批发,金融业,服务业等等,都在不同时间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过程的全面洗牌,物流运作模式在近年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已经积累够大的动力触发这场革命,看看快递行业是第一波,绝大部分的传统模式的快递公司都快消失了,四通一达和顺丰等小数超级明星诞生就很明显了,生产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另一分支,必然会经历同样的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会是第一波洗礼。
预见将至的机械化浪潮,鸿益达刚通过了并购一家物流设备的科技型公司,以拥有专利的托盘和叉车配套使用,用以取代以往对劳动力的依赖,作为鸿益达自动化的第一轮动作,先从袋装产品的装卸入手,这是化工企业非常大的疼点,大家也知道装卸工是非常难管理的工种,不论是自聘还是外判给装卸队,问题都同样头疼,但为了减小成本都是无托运输,是难以改变的,尽管可以用皮带机等等手段,还是要一包一包的码在车厢内,经常做成发运的车辆等待装货而大排长龙,淡季就一大帮工人没事干。加上劳动关系的问题,工伤事故频发,货物周转不过来等等,鸿益达就瞄准了这一个化工厂的巨大疼点,作为物流机械化的第一轮改革。
梁兆禧表示整套变革不单是投入设备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来完成这个产品服务化的过程。
梁兆禧强调,针对装卸的改革,只是鸿益达实行物流机械化的第一步,紧随其后将会是更多方面的技术整合,包括物流机器人和智能识别等等,有着大量的操作中的项目,有了足够量大的试验田,是比一般的科研型公司更接近成功的关键。鸿益达将会成为生产物流中的机械化化进程的排头兵,紧随其后的就是自动化,和智能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