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电子商务 >> 内容

贵港市港南区:搭建电商平台 叩开增收大门
字号:T|T 2017年06月29日10:40     港南宣传部
  • 去年以来,贵港市港南区深入开展“党旗引航•电商扶贫”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企业的平台技术和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方式,加快产业发展升级销售,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促进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区共建立了167个村级电商扶贫站,15个镇级电商扶贫服务点,1个区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大力培育了一系列农土特产品牌,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去年以来,贵港市港南区深入开展“党旗引航•电商扶贫”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企业的平台技术和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方式,加快产业发展升级销售,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促进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区共建立了167个村级电商扶贫站,15个镇级电商扶贫服务点,1个区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大力培育了一系列农土特产品牌,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建成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为整合城乡电商产品、平台、人才、技术、服务等要素资源,促进电商协调有序发展,该区与本地电商企业合作建成电商扶贫服务中心,该中心可统筹全区网货开发指导、信息服务、技术支撑、营销服务、产品推荐等。该中心鼓励贫困群众或在校大学生、在外就业毕业大学生开办以销售本地特产为主的网店、微商店,按推销业绩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扶持。今年以来,该中心共帮助群众开办网店56家,带动150人实现创业就业。东津镇万垌村副支书甘永乾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建立网上淘宝站,为本村12户贫困群众,网上销售“东津细米”5000公斤,每斤6元,高出当地市场价2倍以上,共实现收入6万元,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

构建三级电商扶贫服务体系。该区按照区有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点、村有服务站的要求,采取“自建服务平台”与“借力外援合作”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方式构建了三级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开辟了沟通城乡信息交流的有效渠道。该区建立了1个区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15个镇级电商扶贫服务点,167个村级电商扶贫站,构建覆盖农村的电商服务网络。各服务站点按照统一标准,健全统一服务平台、服务项目、服务团队和服务制度。该区整合资源建设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区乡村网上销售的布山土货网,该网站根据地域划分出“新塘专区”、“桥圩专区”等土货专区,积极打造“一村一品”。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新塘镇万福村盛产火龙果、番石榴,桥圩镇有种植马蹄的传统。“一村一品”更有利于打出品牌,今年春节前后,通过这个布山土货网,万福村的百香果、火龙果热销广东,百香果五元以上一斤,卖到脱销。

此外,该区依托日渐完善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由电商企业牵头,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逐步建立起农村物流网络,计划于2017年底实现物流村村通。

加强电商扶贫人才培养。目前,该区在每个贫困村培养1名电商扶贫专职信息员,由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及年轻村干部等担任,负责将信息提供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联系销售渠道。同时,他们也了解电商平台的商品需求、销售方向,告诉农户可以拿到电商平台销售,让更多群众受益。

为推动“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该区面向贫困村开展电子商务实务操作培训,2017年达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人才,每个村培训1名电商操作者。支持村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乡镇干部领办、创办网店,示范带动贫困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区乡村电商扶贫管理服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应用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全区组织300多名对电脑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发展能人,围绕如何开办家庭网店、经营网店和电商宣传等方面进行培训。

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该区按照 “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建立全区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乡村特色主导产品名录。加强贫困村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目前,该区正在贫困村开展互联网+香瓜节、火龙果节、马蹄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推销和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