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发布了国内首量无人配送车,明年就有望大规模商用。京东无人配送车10月就开始试运营,为办公楼、小区便利店集中送货。 京东无人配送车可以识别复杂的路况,躲避行人、车辆、障碍物,还可识别红绿灯,进行有智商的“思考”,过十字路口。 …… 9月1日,京东首发无人配送车信息。而其中信息量之庞大或者说信息之惊人,简直惊呆记者。京东的物流黑科技竟然不知不觉中跑得这么快了? 而恰在同一天,菜鸟网络也首发
京东发布了国内首量无人配送车,明年就有望大规模商用。京东无人配送车10月就开始试运营,为办公楼、小区便利店集中送货。
京东无人配送车可以识别复杂的路况,躲避行人、车辆、障碍物,还可识别红绿灯,进行有智商的“思考”,过十字路口。
……
9月1日,京东首发无人配送车信息。而其中信息量之庞大或者说信息之惊人,简直惊呆记者。京东的物流黑科技竟然不知不觉中跑得这么快了?
而恰在同一天,菜鸟网络也首发了菜鸟配送机器人的信息,但有意思的是,菜鸟相比京东,发布信息更早。
记者在8月31日就获知部分情况,9月1日一早了解详细信息。而京东的对外公布时间相对晚一些,这不得不让人猜测,京东此举真不是借机炒话题、与菜鸟唱对台戏?
更为疑惑的是亚马逊研究无人机多年,至今仍未实现大规模商用,同属物流前沿科技的无人配送车,京东拿什么来保证一年就规模化商用?
更何况中国路况之复杂、无人车相关法规尚是空白、无人车成本仍待验证,这些问题京东如何破解?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cn156news)记者对此采访了京东方面相关负责人。
基础好按计划推动
1、京东无人车要跑赢谷歌的行动速度?京东对外公布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无人配送车已经进入道路测试阶段,10月份即将开始试运营,明年有望进行大规模商用。
据悉,亚马逊在无人机的研发上,已经经过多年,但至今未规模商用;谷歌的无人车从09年推出计划至今,仍在测试中。
为何,京东敢放话,从测试到试运营,再到规模化商用,只需1年多?
2、京东称善于将美好实现。京东方面认为,京东是一个善于将美好未来实现的公司,团队具有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和落地能力。作为例子,京东将无人机配送作为案例,表示从开始研发到试运营仅仅用了大半年时间。
京东认为,基础较薄弱的无人机尚有如此迅猛的进展节奏,更何况属于无人驾驶领域的无人配送车,这个领域已经有多年的研究。
3、技术和应用场景较成熟。“同时,在技术领域,京东的机器视觉、云计算等技术早有布局,所以技术上能够实现快速突破。在应用场景方面,京东会采取由相对理想环境向复杂环境过渡的策略,保证无人车商用推广和技术的相互促进。”
4、无人车法规空白或是障碍。虽然京东在物流前沿技术上的努力和追求值得肯定,但从其无人机研究测试的进程来看,一年多时间的预期是否过于自信?
毕竟,百度研究无人车,至今李彦宏还在发声呼吁加快制定完善无人车相关政策法规。但按照京东的说法“会遵循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推动无人配送车商业化”,或许短期内的试运营成果还是值得期待。
京东无人配送车暂为补充
1、补充多过代替。负责智慧物流研发的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京东无人配送车可以实现针对城市环境下办公楼、小区便利店等订单集中场所进行批量送货。
这让消费者看到了无人车就像京东片区小件员一样,能够穿越街头巷尾、度过斑马线红绿灯,拿着货来到消费者身边。
相比较同一天发布的菜鸟机器人,其配送的范围和适用的领域更为广阔。那么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
首先,京东方面介绍,目前无人车配送并不能取代小件员,只能作为一个末端配送的补充。
2、一次性送货件数不多。其实从其对外发布只有6个大小不同的载货舱就可以预见。根据京东回应,每一个货仓,只对应一位收货人。“因此每车送出的实际包裹数量至少是6件。”
根据京东的初步预想,应该是暂时避免最难的社区到门配送,首先应对的或许是配送到社区自提点、办公区自提点等模式。因此,在初期以配送中小件为主的情况下,例如到达小区便利店店主(帮助代收快递人)手中的或许不止一个包裹。
但就算如此,也注定了无人配送车暂时只能是一个补充,无论是办公楼还是社区,其订单量远不止这点。
3、分担末端压力是初衷。京东方面也承认这一点,并介绍,包裹到达配送站后进行最后一次分拣,配送员可以将包裹放入无人车,无人车可以帮助配送压力过大的区域分但配送任务,以此提升配送效率,减少客户等待的时间。
减少二次配送暂要借助人力
而相比封闭式环境内的机器人配送,无人车这种在开放式环境下实现到门服务,遇到的场景更为复杂,包裹破损、退换货、客户不在家需要二次配送、上下楼梯等都是难点。
京东方面表示,这些都可以解决。
1、退换货更具优势。面对包裹破损、商品受损,“消费者可以将商品放回无人车中,商品会被带回配送站。”京东方面认为无人车在退换货情况下更有优势,可以随时出动去取货。
2、应对客户不在家还需人力配合。而客户不在家的问题,京东介绍,通常会有配送员事先询问是否在家,不在家可以选择放在物业、自提点或者就近便利店。在此基础上,再让无人车发动前往送货。“当然,也可以先配送其他订单稍后再来。”
这意味着,暂时来说,解决有难度的配送和复杂情况,无人车解决问题的“智慧”并没有那么强,还需要一定的人工辅助。
3、上下楼梯是机器人跟无人车共同难点。而上下楼梯这个点,对于机器人配送,还是无人车配送来讲,或许是真正的难点,这两者都有使用电梯的智慧,但却很难实现自身“肢体控制”的灵敏。“京东小车暂时还没有实现这个可爱的场景,坐电梯是可以实现的。”
4、配送半径5Km或暂缩小。由此来看,即使京东无人车被定位为相对开放环境内,但暂时,或许类似菜鸟机器人定位的封闭式环境(办公楼宇、作业园区、校园等)更适用。其对记者介绍,速度初期平均1m/s,部分路段大于1m/s,目标配送半径5km,可能暂时半径会有缩小。
复杂路况是最大难题
1、无人车到门配送 或堪比唐僧取经。根据京东对外公布的无人车送货过程,小车出发送货,会自动导航驾驶。在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宠物、车辆等障碍物,可以避障,绕路行驶,遇到十字路口还能识别红绿灯做出相应行驶决策。
到达目的地后,它通过京东APP、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收货,用户输入提货码开仓,取走包裹。
然而,说起来容易,这中间的过程简直堪比唐僧西天取经,要经历重重磨难。例如: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突然闯入视线的行人、被卸了窨井盖的下水道、道路施工的大坑……如此复杂的地面路况,京东真的能克服么?
2、学习能力强 已学会部分路况。京东表示,部分路况小车已经学会应对。
例如,面对突然冒出来的行人,小车拥有360度无死角观测功能,遇到行人突现,将采取紧急制动。车辆闯红绿灯,小车将采取躲避等策略。
3、从简到难 慢慢过渡。但京东方面也承认,复杂路况是对小车智能水平的最大挑战。但对方表示自信和乐观:“京东小车也在逐步学习复杂环境的应对策略,因此初期将会选择相对理想的环境,逐渐过渡。”
无人车规模化后成本或低于人工
与菜鸟方面研发机器人配送的情况,非常相似。京东无人车配送在研发投入上也颇具规模。
根据京东的说法:“京东在智慧物流方面的投入高于同行。”至于具体研发成本,对方解释暂时不方便透露。
此外,目前制作一台无人车成本较高,不同配置将产生不同的成本。
但在量产后,或许将会有更多的价格优势,未来低于人工成本或有可能。
“量产后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届时将会显现其成本优势。”
与菜鸟英雄所见略同
至于与菜鸟同期发布智慧物流相关信息,是否有借机炒作或者唱对台戏的想法,京东方面做出了否决。
“英雄所见略同。”
京东解释,9月1日开学新季,9月4日G20峰会开幕,在此期间发布,与目前整个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呼应。京东通过技术驱动业务,而中国经济也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所以借此时机发布,为中国电商、物流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