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论文 >> 供应链 >> 内容

供应链架构思维树SATT(一)
字号:T|T 2016年08月30日10:35     供应链架构师
  • 供应链架构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很多,经验不足的人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朝什么方向推进,要达到什么效果。为此,我们需要有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方法,用来指导架构师的工作,并确保架构师尽可能考虑周全,少犯错误。为了便于记忆,笔者开发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所示,因其长得酷似一棵树,所以把这个工具命名为“供应链架构思维树SupplyChainArchitectureThinkingTree”缩写为SATT。

供应链架构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很多,经验不足的人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朝什么方向推进,要达到什么效果。为此,我们需要有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方法,用来指导架构师的工作,并确保架构师尽可能考虑周全,少犯错误。为了便于记忆,笔者开发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所示,因其长得酷似一棵树,所以把这个工具命名为“供应链架构思维树SupplyChainArchitectureThinkingTree”缩写为SATT。

整个思维树由“枝叶”、“树干”、“土壤”三大部分组成,进一步分为五个步骤和一个原则。其中,“枝叶”部分包括前四个步骤:业务模式变革分析、供应链模式变革分析、三流集成设计、供应链控制流程设计;“树干”部分为第五个步骤,即:成本与资源需求分析;“土壤”部分为架构的总体原则:VSA,即符合可视化、可感知、可调节三大原则。

我们知道,一棵大树顶端的枝叶虽说不多,但它们往往是最先接触到阳光雨露的部分,它们生机勃勃、引导着树木生长的方向。同样的道理,思维树顶端接触的是业务的本质——客户需求,由它引导我们整个供应链架构的方向。

从上往下,枝叶越发得茂盛,打理起来也越发得困难。供应链架构也类似,从“业务模式变革分析”开始,到“供应链模式变革分析”、“三流集成设计”、“供应链风险控制流程设计”,越往下走,复杂度越高,架构难度也越高,也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细节。

撑起一棵大树的是它强壮的树干。供应链架构能否真正付诸实施、获得成功,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和严格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我们把“成本/资源需求分析”比喻成这棵大树的树干。

当然,没有好的土壤,再好的树苗也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我们设计了三条原则,即可视化、可感知、可调节,简称VSA。我们在整个架构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这三个原则。诚然,能完全符合VSA的要求相当得困难,但是它决定了这棵大树未来的高度。

 

第一步:业务模式变革分析

供应链架构搭建是一个从上至下(TopDown)的过程,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作为“顶层设计”。这与供应链创新不同,供应链创新则是从下往上(Down-Top)发力。

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应当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5W1H):

What有什么变化或新的需求?

Why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或需求?

When什么时候发起?

Who谁是发起者或利益相关方?

Which哪些地方可能会受到影响?

How如何进行变革来满足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供应链架构可能会有一个误解,以为只有当企业在搭建整体业务模式或是对业务模式进行大手术、大变革的时候,才需要进行供应链架构的规划设计。这种认识所带来的后果是,对于一些业务模式上的小变化、小变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在业务层面上贸贸然地做了决策,而忽略了其对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最终造成重大的损失,笔者曾无数次地看到过这些“血淋淋”例子。因此,需要强调的是,业务模式分析针对的是所有对供应链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或大或小的业务决策。

第二步:供应链模式变革分析

供应链模式变革分析,是由业务模式变革分析所导出的。其重点关注如何在供应链上实现和满足业务模式所提出的新的需求和变化,它包括:

对正向与逆向供应链的影响分析

对供应链上协同关系的影响分析

对供应链推拉模式的影响分析(推拉模式、推拉结合点)

对供应链上的库存配置策略的影响分析(配置点、水位等)

其它必要分析,如采购策略、分销策略、物流配送策略等

业务模式的变革可能对供应链的战略和运营模式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它可能影响我们正向与逆向的供应链模式,影响我们与上下游的协同关系,影响我们的推拉结构,进而影响我们的库存配置策略、采购策略、分销策略、物流配送策略等等。

第三步:三流集成设计

在明确了供应链的运营模式后,下一步就是进行三流集成设计。这一阶段做的是细活,但是思考得越细越深,将来出问题的几率就越小。不排除在这一阶段,我们的设计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但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充分再上战场永远比毫无准备的人成功的几率要大很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设计与实际偏离的主要原因还是准备不充分,或者是经验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讨论,你把你的方案拿出来,我把我的想法提出来,通过多次头脑风暴,汇聚各种声音,容纳多方意见。

在三流集成设计阶段,主要包含以下工作:

绘制供应链集成设计图ISCB(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分享)

规划正向和逆向供应链的具体流程,例如:

规划资金流要考虑信用、风险的控制

规划实物流要考虑外部、内部的流程整合与分割

规划信息流要考虑通讯、接口的耦合能力

三流的相互关联与匹配设计

考虑三流的速度、成本、质量等的平衡

采用自动化还是手工流程

流程的主要负责人/部门,流程的相关方

流程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内部逻辑

这里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展开来详细讨论,限于篇幅,笔者在《供应链架构师》一书中重点讨论了其中两大部分。一个是供应链集成设计图IntegratedSupplyChainBlueprint-ISCB,另一个是逆向供应链,包括宏观逆向和微观逆向。

至此,我们已经介绍了SATT的前三个步骤。

注:本文选自笔者专著《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

 

 

浏览施云的更多文章,请点击施云-万联专栏链接:

http://info.10000link.com/opinion_author.aspx?au=shiy

作者简介:施云,戴尔全球供应链高级经理,厦门大学MBA供应链管理俱乐部秘书长,厦门大学-中国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核心专家。目前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委专家。与厦门大学许志端教授合撰的案例《跨国工厂转移的供应链重构》获首届中国MBA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发起并创立了国内商学院中最早、影响力最大的MBA供应链管理俱乐部,目前俱乐部会员超过150人,他们大多是世界500强或国内知名企业的采购、供应链、生产领域的高级管理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