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物流园 >> 内容

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战略高地
字号:T|T 2016年04月25日10:08     大连新闻网
  • 根据我市“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使大连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根据我市“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使大连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大建设重点

国际航运中心

建设重点工程

航运中心制度创新工程

争取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推动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试点。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大宗商品国际中转创新试点等政策。探索建立航运保险服务中心与定价中心,建立区域一体化的航运金融资产处置平台与航运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口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工程

进一步完善大连口岸通关服务中心船舶、货物和人员通关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鼓励以海铁联运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

国际航运业务提升工程

鼓励航运企业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汽车滚装船,鼓励航运企业积极开展环渤海内支线中转和国际中转业务,提升船舶运输企业服务能级。

国际物流中心

建设重点工程

专业物流园区

重点建设大连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物流园、大连空港物流园、大连汽车物流城、大连国际(000881,股吧)粮油物流产业园、庄河港冷链物流园、庄河港进口木材物流园、中铁铁龙(大连)冷链物流园、瓦房店轴承专业物流中心等。

综合物流园区

重点建设大窑湾保税物流园、太平湾临港物流园、旅顺物流园、花园口物流园区、长兴岛物流园区、羊头洼综合物流园、大孤山半岛物流园区、皮杨物流园区等。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搭建大连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集装箱过境班列发展;积极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多式联运监管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

建设重点工程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建设工程

加快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金普新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打造以大连为中心、面向东北广阔腹地的跨境物品集散中心。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工程

加快制定相关政策,主要围绕粮食、矿石、油品、工程设备、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区域性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争取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在大窑湾保税港区实施汽车转口进区保税政策。争取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检测维修业务试点和再制造业务试点。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区域性金融中心

建设重点

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实施“六大战略”和“双倍增计划”工程,加快国际化步伐。

做优做强金融总部,推动设立金普发展银行和民营银行、财产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引进和新设各类金融及融资服务类机构100家。

提升各金融功能区发展水平,增强聚集能力,形成发展特色。

加快发展权益类交易市场,推动大连股权、产权、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稳健发展,提升要素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

推动企业借助境内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四板”、券商柜台市场等实现发行、上市、挂牌、再融资,新增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200家。

1

提升金普新区带动引领作用

发挥国家级新区的综合优势,深化对外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壮大经济规模,切实增强对全市、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动和引领作用。到2020年,金普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和全国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位居东北地区前列,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核心区。

2

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开发开放。配套完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欧美等国家的务实合作,积极谋划设立中德、中韩、中日等产业合作园区,打造面向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的新平台,争取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区域合作组织、金融机构、研发机构、大型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利用国家建设中韩自贸区的有利契机,争取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

3

促进国内区域合作发展

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立足大连在港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创新区域协调和合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环渤海区域合作,从产业价值链条上找准大连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合作的切入点,发挥好大连与京津冀在区位、技术、资金、产业、市场体制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实现区域功能互补、产业合理分工。

4

全面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推动大连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投资便利化改革,创造有利于外资发展的营商环境,优化引资结构,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更加主动的“走出去”战略。创新境外投资方式,拓展境外投资领域,鼓励并购境外高科技企业。

提升四个中心支撑功能

5

1、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

研究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国际航运业务,提升航运企业服务能级。着力培育发展航运服务业,重点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等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大连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提升大连航运交易市场航运指数影响力。大力推进海空两港建设,以大连港(601880,股吧)环渤海内支线为核心,加强同环渤海港口城市的合作,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航运枢纽。积极推动东北地区通关一体化。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15万标箱;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

2、增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功能

加快构建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打造“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物流枢纽。积极推进“辽海欧”“辽满欧”“辽蒙欧”及“辽新欧”等物流通道建设,实现海运、空运和陆路运输体系的无缝对接,打造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依托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着力提升国际贸易、保税仓储、流通加工、保税交割等功能。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化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以保税港区为龙头,以腹地保税物流中心和内陆干港为节点的东北保税物流网络。

3、打造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

协同推进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大力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加快构建贸易开放自由、服务配套完善、服务设施齐全的资源配置型贸易中心。重点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服务外包交易促进平台、国际展览和采购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增强对东北亚地区或全球商贸要素的吸引力。加快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在大连设立研发中心等贸易功能性总部,加快形成资金流、商品流等汇聚的区域枢纽。推进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方式创新和服务创新,争取成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4、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提质升级

以深化金融改革和金普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金融机制创新。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加快步伐,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机制,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金融双向开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发展。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争取设立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财产保险等新型机构。加大金融市场发展力度,推进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快国际化步伐,推进股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等权益类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围绕小微企业和“三农”实际需求,做实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立政策性担保、小贷机制,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持续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全市金融总资产增至3.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