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正值春耕备耕的节点,和以往开着小货车到镇上购买农资相比,今年,长兴县虹星桥镇郑家村的种植大户沈坤山可省力不少。“通过‘村淘’,我下单买了50袋50公斤装复合肥,共花了3200多元,比之前便宜。”老沈感慨地说,不仅价格便宜,下单后货物直接送到基地,真让人省心又省力。
目前正值春耕备耕的节点,和以往开着小货车到镇上购买农资相比,今年,长兴县虹星桥镇郑家村的种植大户沈坤山可省力不少。“通过‘村淘’,我下单买了50袋50公斤装复合肥,共花了3200多元,比之前便宜。”老沈感慨地说,不仅价格便宜,下单后货物直接送到基地,真让人省心又省力。
走进郑家村“农村淘宝”服务站,三台电脑不断发出“叮咚”声,四五位村民正盯着电脑屏幕挑选货品。“去年10月刚营业时,每天成交量不到10单,如今每天至少有30单,月成交额近10万元,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零食、调味料,都成为村民选购的对象。”郑家村农村淘宝负责人董剑锋告诉记者,除了代购,“村淘”还帮助村民代销农产品,上个月, 2.2元一个的土鸡蛋,通过淘宝网店卖掉了2万多个。“这是一场农村流通领域的革命,互联网与村民之间一直存在‘水土不服’问题,而农村淘宝和村级服务站的建设,则为两者搭建起桥梁。农民只要走进服务站,就有专门人员为其完成代购和代销的所有流程。”湖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电子商务进万村”在湖州全市铺开,共建成“村淘”服务站136家。特别是长兴县,去年所建的66家服务站,交易超10万笔,营业额达1600万元以上。
除了“村淘”蓬勃发展,电商在农村的发展还体现在与特色产业的结合度上。据统计, 2015年湖州市共实现网络零售额223.57亿元。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吴兴的童装和果蔬,南浔的地板和湖笔,德清的珍珠、龟鳖和户外用品,长兴的吊瓜子、茶叶和苗木,安吉的白茶和竹制品等,纷纷涉足电子商务领域,涌现出“欧诗漫”、“曼曼的爱”、“茶乾坤”等一系列农村电商品牌。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近6000家。
线下产业触“电”触“网”过程中,还快速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淘宝村”。大河村位于“中国童装名镇”织里镇,从最初几位大学生小打小闹,到去年全年交易额3.8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如今的大河村被阿里研究院评为“电子商务示范村”,拥有700多家电商企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
在湖州,像大河村这样的“淘宝村”去年新增10个。此外,还拥有淘宝网特色馆、 1号店特产馆等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鲜绿多、 E桌美味、白茶网、优品汇等自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易妆网、千竹坊等自建农产品加工品网络销售平台;德团网、长兴帮、智慧安吉等服务于农村生活的电商平台,以及德清游游网等服务于本地旅游产业的信息平台。“互联网+农村”势在必行。据介绍,为推动湖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日前,市政府出台《湖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底,全市将打造培育30个电子商务专业村,建成10个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搭建10个农村电子商务线上地区平台,建设8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推动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培育100家农业网络旗舰店等一系列具体目标。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