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供应链 >> 内容

邓为民:这家企业的供应链是推式还是拉式?
字号:T|T 2015年11月19日11:07     实战供应链
  • 某企业,生产快消产品,产品的保质期只有20天,因此企业基本上不储备库存,只能按订单生产,但是由于产品属于快速消费品,下游客户只会下要货订单,不会今天下单,第三天或者第四天收货。所以该企业必须以自己的分支机构的销售预测驱动生产。

某企业,生产快消产品,产品的保质期只有20天,因此企业基本上不储备库存,只能按订单生产,但是由于产品属于快速消费品,下游客户只会下要货订单,不会今天下单,第三天或者第四天收货。所以该企业必须以自己的分支机构的销售预测驱动生产。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都要配发出去,一方面企业为了完成销售目标,类似压货,第二是因为产品保质期很短,库存商品很快贬值,总是要配发下去的消化的,所以存在强配现象,第三是因为品牌强势。企业给终端实际配发的产品可能超过客户的要货需求。
  如果是强配的模式,该企业的供应链是否是推式供应链,而不是拉式供应链?推式供应链,简单说就是以产定销,生产什么销售什么;拉式供应链,也就是以销定产,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初一看,企业强配,基本上就是以产定销,生产什么卖什么,整体好像应该是推式供应链。
  其实不然,该企业的供应链仍然为拉式,也就是仍然是市场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只不过是市场需求不是从配送环节开始驱动,而是从生产环节就开始驱动,也就是企业的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基于市场需求预测信息进行生产。企业根据销售预测进行生产,生产出来必须配发到终端,销售不畅就打折促销,只要把产品消化就行。
  快消品一般品种较多,即使是强配,企业也必须分析市场需求,生产、配送的品种要尽可能与市场需求吻合,才能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提高公司利润率。如果强配的品种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高,则将会导致大量降价销售,严重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因此这个企业我认为仍然是拉式供应链。
  在这个运作特征下,能否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是关键。而要提升需求预测准确率,尽量减少分支结构各自为政的需求,最好由总部进行预测。如果有系统,各个分支机构可以高频率编制预测。提高预测频率是该公司业务优化的关键。最好实现按天按终端进行需求预测,预测到每一个大的终端,这必须要借助信息系统实现。预测的数据,不仅仅作为生产的依据,也作为配货的依据,实现这样的功能,那就强大很多了。这个有点大数据的概念了,也许可以申请一笔国家经费来做这个事情。
  在这个企业,分析销售预测准确率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按照预测进行生产,生产出来都要配下去,所以预测准确率基本上是百分百准确,实际为95%以上。因为是强配,企业预测得准不准,不能看发货,要看综合零售折扣,或者捆绑销售赠送的比例:综合折扣越小,说明预测得准确,综合折扣大,说明预测偏差比较大。这是这个企业产销协调体系中与一般企业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