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论文 >> 物流园 >> 内容

务实创新、跨越发展的海港区
字号:T|T 2015年09月18日11:06     环渤海新闻网
  • 2015年,是海港开发区成立22周年,也是海港开发区扩区理顺后,勇挑全市重担、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年。今年以来,海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打响“北京东海岸、京企新家园”品牌,落实“四个干”机制,深入实施招商引资“1212”工程、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和培育市场主体“7531”工程,形成了全员招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成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落户。

2015年,是海港开发区成立22周年,也是海港开发区扩区理顺后,勇挑全市重担、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年。今年以来,海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打响“北京东海岸、京企新家园”品牌,落实“四个干”机制,深入实施招商引资“1212”工程、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和培育市场主体“7531”工程,形成了全员招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成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全区在综合实力、对接北京、项目建设、港口优势、临港产业、城市建设、民生事业、实干作风、创新驱动、依法治区等方面亮点纷呈。
  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
  扩区后的海港开发区管辖面积73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432.4平方公里,滩涂面积297.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0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13平方公里、生活区6平方公里、京唐港区22平方公里;发展规模在河北省130多个省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两年在全省所有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今年上半年该区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各项经济指标逆势飞扬。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数据显示,该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39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市6.1个百分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7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9.4%。以上三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22亿元,同比增长23.5%,高于全市8.5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三。京唐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11亿吨,同比增长8.8%;集装箱吞吐量44.1万标箱,同比增长22.98%,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项目建设:实施产业项目113个
  今年以来,海港区共谋划重点项目465个,涉及总投资1895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44个,涉及总投资908.7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75个,基础设施项目69个,亿元以上项目10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有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14个项目列入市重点。经过积极推进,目前已实施产业项目113个,涉及总投资316.1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
  为加快项目推进速度,这区还实行重点任务“周通报、月小结、季问责”制度,协调解决“四个干”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周通报,即每周召开一次党政班子碰头会,班子成员分别通报分管事项和分包项目进展;月小结,即每月召集有时间节点任务的责任单位,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季问责,即每季度在月小结的基础上召开一次点评问责会,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排队、点评分析,较真碰硬、问责到人。
  对接北京:叫响“北京东海岸京企新家园”亮丽品牌
  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海港区今年以来组织30多名攻坚队员常驻北京寻找客商、跟踪项目,立足港口、土地、政策、人文等诸多优势,打港口牌、唱“京戏”,以打攻坚战的阵势对北京展开了高密度、大力度的产业对接,开展了石材项目招商、高科技项目精准招商,叫响了“北京东海岸、京企新家园”品牌,与北京迁驻企业共同构筑起新的产业升级新格局。截至目前,海港区对接北京项目273个,总投资129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就有31个,已有11个项目开工。
  港口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屡创历史新高
  唐山港是北京、河北最早合作的大项目,也是海港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规范管理,诚信经营,优化效益,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规划和腹地发展大局,强力推进港口专业化、深水化、园区化、生态化战略转型升级。以项目建设推动港口功能布局优化,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设计年通过能力3500万吨的25万吨级专业矿石码头、36#-40#专业化煤炭泊位,实现了京唐港区“黑白分家、散杂分置”专业化升级;以多元化业务思路创新推进港口经营模式的转变,发挥物流网络作用,积极发展综合物流体系,纵深推进第三代港口战略升级。唐山港201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排名位居全国第四、世界第五位,增速达到12.2%,名列世界十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之首;集装箱运量达112万标箱,成为河北省首个突破100万标箱的港口。今年上半年,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完成货物吞吐量1.0866亿吨,同比增长16.28%,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6月30日,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评为“唐山市工业转型升级先进企业”,标志着集团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临港产业:在九大产业园区加速聚集
  临港,是海港开发区最大的优势。为充分放大这一优势,海港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依港兴区、港区联动”的发展思路,遵循“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成功对接,吸引了德国蒂森克虏勃、大唐国际、神华集团、北燃集团、中材建设、开滦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已经形成了煤化工、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今年该区不仅规划建设了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冶金建材、高新技术、中心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农业九大园区,并细化分出京唐国际石材城、中欧产业园、生物制药园、红木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园等特色园区,让一大批新兴产业在海港开发区扎根散叶、开花结果。
  城市建设:功能完备、宜业宜居
  海港开发区今年以来不断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速城市建设进程。坚持加大资金投入和高标准建设,目前已建成总长110公里贯通全区的城市路网,在建成区实现了“九通一平”;拥有完善的污水处理、城区供气、二期供水和教育、医疗、宾馆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了较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利用文化中心、海韵广场、湖林新河生态公园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和现代化住宅小区,满足了全区居民置业生活的需要。同时,继续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在一片盐碱滩涂上造出一片绿洲,实现了38%的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3.8平方米。
  社会事业:民生至上、全面发展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位居全省前列、达到全市一流水平。今年夏季高考,海港高级中学考生一本上线率达72%,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一本上线率5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并与唐山一中一起进入2015年河北最强高中前16强。
  医疗水平迅速提升。委托唐山市人民医院管理的二级甲等医院——海港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大提升。管委会依托医院实行全民免费体检,持续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文化事业蓬勃兴起。今年以来,海港区以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了“群众文化艺术节”“风筝节”“美食节”等特色文化品牌,使全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赢得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这区还以多种形式举办了系列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承办了全省开发区乒乓球比赛。
  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海港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动真的、来实的,在加大投资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同时,还在农民就业、子女上学等工作上倾心扶持。如今年出资2500万元鼓励农民单户进城,受到农民的欢迎。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各部门踊跃参与,成立了贫困群众大病资助、春蕾计划、产业引导资金等基金组织,帮助众多贫困群众渡过了一道道生活难关。
  实干作风:把“四个干”机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今年以来,海港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扬“多做少说、忘我拼搏”的优良作风,积极推进“四个干”机制,较早形成了“一书、一册、一图、一表、一档案”的“五个一”抓落实模式,从强化过程监控入手,把“四个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此同时,在全区实行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制度,成立了项目代办领导小组、重点项目代办中心,设置了10名专职代办员,为项目单位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打造了“保姆式”服务的海港区环境品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焦彦龙到海港开发区调研,对开发区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四个走在前列”的新要求,即要在项目建设、培育大企业好企业、创新服务环境和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上努力走在全市前列。3月27日,市政府在这区召开全市开发区(园区)发展现场会进行推广。
  创新驱动:为开发区注入生机与活力
  海港开发区立足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按照新能源、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链向下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全国一流的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中润、佳华等为支柱的煤化工产业已具备煤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及下游产品产业链,能够生产30多种煤化工产品,使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该区成立的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已经成功为唐山中厚板、唐山湾生态城等多家客户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能效管理方案。今年8月,北京化工大学与开滦股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中润公司揭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教育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是高校依托企业建立的校企密切合作、开展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这个合作项目将会有力推动唐山的煤化工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海港区把对接京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的产业导向,谋划了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包括总部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轻工新材料等9个园区在内的国家创新型示范园区,依托量子技术与应用产业、生物制药、英国旅游房车小镇、华能、建投、华电风电等项目,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兴电子信息、健康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服装鞋帽等产业。目前,已有5家机构在高新技术园区落地生根,量子技术应用产业园、热能设备制造、海水淡化设备、超声波产业园、生物制药园区等30多个高新项目签订协议。其中,京津冀地区量子技术应用产业园总部基地项目形成了包括量子农业基地、量子生物基地、量子健康基地和量子能源基地四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整个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5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值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65%以上。
  为助推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海港区还投资达1亿元,以打造电商创业中心为抓手,着力发展电商产业,在电商创业中心搭建了聚拢、孵化、支持、培养四大服务平台。目前电商创业中心已经吸引100多个电商项目,50多家企业进行了登记,直接带动就业600余人。
  依法治区:创造了公平、安全、高效的发展环境
  为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海港区党工委、管委会全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强化对全区大事要事、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的督导落实,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项目推进等工作上频出实招。今年以来,该区先后召开20多次安全工作会议,展开码头、化工企业、消防、电梯、食品等安全生产联查50多次,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落后的责任人问责20多人次,多部门联合行动对孙庄、曹庄等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整顿,显示了依法治区的正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