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论文 >> 信息平台 >> 内容

顺丰的组织重组与今后的O2O
字号:T|T 2015年05月13日13:13     万联网
  • 一直在变的顺丰总是能上业界关注的“头条”,近日,顺丰新的事业群结构浮出水面,重整后的顺丰按业务结构划分为三大事业群,即顺丰商业、顺丰物流和顺丰金融。

一直在变的顺丰总是能上业界关注的“头条”,近日,顺丰新的事业群结构浮出水面,重整后的顺丰按业务结构划分为三大事业群,即顺丰商业、顺丰物流和顺丰金融。

这样的一张结构图看起来颇为眼熟,商流+物流+资金流,再加上顺丰横跨各个业务板块的基础信息平台,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结构,而且是一个以O2O作为运营背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去年下半年以来,高烧的O2O在狂烧了投资人大笔的真金白银后,进入了一个思考期,试错的结果是让大家意识到,O2O不是电子商务的自然延伸,而是在另一个语境下的复杂需求,产品的可得性只是O2O需求的一部分,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O2O应当是以个人为对象的服务提供方式,以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来满足人的多样化服务需求,这种服务需求以人们的社区化生活为中心,强调个人化的即时服务,其中也包括对购物的需求,其实,随着线上服务和电商的发展,末端客户去发现和寻找合适的服务商的成本是在大幅增加的,O2O环境下这种交易成本的增加趋势更为显著,比如,随手一搜,做O2O洗衣服务的app有N个,但是,谁是最能满足我的需求的,不知道,因为送洗衣物的种类和洗涤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我就要去研究各个服务商,研究别人的评价,这些工作极大的增加我的交易成本。所以,O2O是“懒人”的经济模式,我需要的是一个以O2O的方式提供综合服务的“管家”。

从这个意义上看,京东、阿里、顺丰以及无数的后来者都开始沿着这个思路来布局未来了。但是,这里最有王者之相的可能会是顺丰,至少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顺丰对于末端消费者和社区的熟悉和认知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顺丰的供应链结构比起别人来也更接近于末端。如果上述架构能够快速形成运营实力,多年形成的快递服务网络和近年大量布局的“嘿店”,将直接零距离连接客户,形成商品加服务产品的订单流,实体的物品有顺丰物流可以快速交付,交易形成的资金收付归于金融服务,而这些流动的背后,顺丰的一系列应用工具(电商网站、移动端APP、顺手付金融支付工具、快递物流、呼叫中心等等)业已部署完毕,一盘大棋将由此开局。须知,一旦形成先发效应,对客户的粘性自然增强,甚至能成为人们近似本能的自然动作选择,对此,后来者只能望其项背而自叹(微信即为前例)。

当然,这也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试错,期待顺丰们能继续给“懒人”们带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