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海关 >> 内容

广东自贸区:三区联动 融合港澳
字号:T|T 2015年03月26日09:49     中国经济时报
  •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3月24日已获通过,“自贸区时代”即将开启。广州南沙新区、珠海横琴新区、深圳前海蛇口三大片区优势互补,以及面向港澳的地缘优势,令广东自贸区未来潜力大增。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3月24日已获通过,“自贸区时代”即将开启。广州南沙新区、珠海横琴新区、深圳前海蛇口三大片区优势互补,以及面向港澳的地缘优势,令广东自贸区未来潜力大增。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广东自贸区优势难以取代,有望在金融改革中有更多新创举,不会也不能简单地复制上海经验,应该更开放、更创新。

南沙新区+横琴新区+前海蛇口

从广州南沙新区的蕉门公交总站开往天河区公交总站,这条因广东自贸区应运而生的南沙快线,让广州市区到南沙全程进入“1小时圈”,而这仅是即将挂牌的广东自贸区为南沙带来的众多变化之一。

“自贸区不是在建"政策洼地",而是要建"规则的高地"。”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海主要对接香港;横琴主要为澳门经济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南沙除了面向港澳之外,还要更多地面向国际,要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与国际接轨。

“早在广东自贸区未获批之前,前海已经开始学习借鉴上海优秀经验,并在复制的基础上结合前海特色实现推陈出新。”前海管理局方面表示,前海的创新主要是围绕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

而作为被定位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平台,横琴也被寄予厚望。“横琴正在加快"四个一批"工程:包括备好一批改革开放新举措,备好一批开工项目,备好一批清单,备好一批挂牌项目,迎接自贸区时代的到来。”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向本报记者介绍,横琴将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启动打造中葡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与巴西建立自贸平台,打通拉丁美洲自贸通道;通过与葡萄牙建立自贸平台,打通与欧洲自贸通道;通过与安哥拉建立自贸平台,打通与非洲自贸通道。

在广东自贸区三城中,南沙起步最晚,但被业内认为潜力巨大。在自贸区诞生之前,南沙做了许多铺垫,包括多措并举令目前南沙口岸货物通关时间进口比过去缩短3.5倍,出口时间近乎“零等候”。

如今南沙更是积极向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根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初稿,其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广州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箱,力争在全球航运中心评价体系中进入前15名。

定位更具国际视野

不简单复制、走差异化道路,是自贸区承担国家试验职能的关键。李春洪认为,和上海相比,广东自贸区优势难以取代,“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更多考虑港澳因素,但是广东自贸区又不仅仅是面向港澳,同时也面向全球,会更加开放。”

虽然三大“新自贸区”总体方案尚未公布,但从现有消息看,相比天津、福建,广东自贸区的着重点在于构建粤港澳金融合作新体制、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交易规则的对接三个方面。

3月24日,广东省商务厅表示,广东自贸区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完善、开放型经济发达等显著优势,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为国家参与新一代投资贸易协定谈判先行先试。此外,还将发挥自贸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空港的联动作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枢纽。

“作为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将着重推动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广东省商务厅相关发言人透露,广东自贸区将探索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货物通关、商品检验检疫、质量标准、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发挥自贸区国际商品中转集散功能,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展示、销售、采购中心;扩大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推动人民币作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大额贸易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从这个定位看,广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将比外界预期更具国际视野。

继续打好“港澳”牌

随着广东自贸区的利好即将落地,更多港澳资企业开始踊跃落户。就在3月24日下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与访港的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会面时表示,希望围绕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粤港两地合作。“特区政府会与广州市政府就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紧密合作,为香港企业及个人争取创新的合作模式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梁振英说,港穗两地关系密切,经贸往来频繁,期望双方在不同范畴上继续加强联系,促成两地互利双赢。

“深化与港澳的合作是广东自贸区的最大特色,广东应该发挥综合功能作用。”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广东自贸区实际上是在深化港澳合作的背景下,借助港澳向内地辐射的资源,连接内陆和港澳,打通内外市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也表示,这种基于区域的创新,意在通过对接港澳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他建议,广东抓住自贸区的机遇,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和准入门槛,使得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畅通,大胆引进港澳的先进做法,使粤港澳在制度管理上尽可能做到互联互通。

“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为内地与香港金融业合作创造经验;促进贸易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做的。”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认为,自贸区应注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扩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利用好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