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配送 >> 内容

医药电商自行配送或成“拦路虎”
字号:T|T 2015年03月23日11:43     羊城晚报

“连锁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药品时,应当使用本企业的药品配送系统自行配送。”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这个《关于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难倒了不少医药电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医药电商能真正做到“自行配送”的并不多。如今眼看处方药互联网销售即将放开了,尽管医药电商配送政策也有望松绑,但到底要不要自建物流仍然是医药电商最纠结的问题。

实体店配送:

感觉像送外卖

“自行配送”,也就是说不能委托物流公司来派送,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上确实还有医药电商尝试这么做了。

金象网上药店两年前就推出过“金象一小时”,即在北京城区内,工作日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前成功下单均可在当天1小时内送达,可配送的产品为100种。当时被称为是业内“最快送药方式”。不过,这种自行配送模式还是以失败告终,“金象一小时”如今已经销声匿迹。

北京同仁堂广州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去年也开通了同仁堂全国首个网上药店,但由于受到“自行配送”规定的约束,北京同仁堂广州网上药店在网页上就注明:“本商城药品的配送范围仅为广州市内9家实体店方圆约2公里内。”

“如果只能自行配送,不能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那我们自己的配送能力是有限的,只能覆盖大概2公里的距离。”北京同仁堂广州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蓝永锋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感觉我们送药就跟送外卖似的。”由于限死了配送范围,同仁堂广州网上药店一个月接到订单分到每家药店也就只有10单左右。

第三方配送:

顺丰最积极

因为自行配送确实有难度,近一年多以来,绝大部分的医药电商仍是维持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而对于这种现状,监管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食药监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私底下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现在全国各地普遍采取的做法是“不告不管”。“说实话也没法管,因为《通知》只是个文件,并不是法规制度,这使得监管部门执法没有依据。”
随着互联网即将开售处方药,医药电商行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正在抢市场。作为速运龙头,顺丰是其中最为积极介入医药流通格局的一家。此前顺丰方面就曾对媒体表示,该公司已成立的食品医药事业部,着重于药品配送。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圆通、顺丰在内的多家速运公司都曾向监管部门咨询过相关药品配送资质认证事宜,因为根据《通知》,医药电商物流配送需要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有关要求,即要进行GSP认证。问题又来了。“顺丰在广东的部分可以由广东的监管部门去认证,但是物流配送是覆盖全国的,出了广东又如何认证?很多法规制度都还没理顺。”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