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仓储 >> 内容

南京数字化粮库:每天运出近千吨成品粮
字号:T|T 2014年12月09日08:21     南京日报
  • 眼下正是秋粮收购时节,笔者探访了江苏省南京市最大的粮食储备库,也是全市首家数字化粮食储备库——南京灵山粮食物流基地。

眼下正是秋粮收购时节,笔者探访了江苏省南京市最大的粮食储备库,也是全市首家数字化粮食储备库——南京灵山粮食物流基地。这里“藏”了10万吨粮食,每天有900多吨加工后的大米、面粉从这里运出,其中面粉供应量占全市半壁江山。

 

收购全程电脑搞定

 

灵山粮食物流基地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除了一座10万吨粮食储备库,还有一座面粉加工厂、一座大米加工厂,储备量和加工量居全市第一。

 

进入库区,运送秋粮的卡车排起了长龙,等待收购卸车。丁泉是一位粮食经纪人,笔者登上他的送粮车,客串了一回送粮员,体验了粮食收购入库的全过程。

 

开车的张师傅是丁泉雇的司机,大卡车满载着黄灿灿的稻谷。第一道工序是入库,粮库工作人员递给张师傅一张智能卡,系在左侧倒车镜上。车子开到抽样区,人不用下车,一根悬臂下吊一支大探针,在车厢前后左右4个点分别取样化验。张师傅说,稻谷入库主要检验水分、杂质、出糙率等指标,然后决定等级。今年一等稻1.59元/斤、二等稻1.57元/斤、中等稻1.55元/斤。

 

十几分钟后,化验结果出来了,车子驶到过磅区,进行下一道工序——称重(毛重)。随后,液晶屏幕显示出卸车仓库的序号,还伴有语音提示。张师傅把车开到19号仓库,一台皮带传输机已经准备就绪,粮食可以入库。40分钟后稻谷卸完,张师傅把车开到过磅区,再次进行称重(净重)。最后,粮库工作人员取下挂在倒车镜上的智能卡,车辆出库,整个自动化作业过程花了1个半小时。

 

丁老板拿着一张银行卡说,这车粮的12万多元售粮款不用提现金,全都存到卡上,方便又安全。

 

粮情监测早知道

 

灵山基地副总经理张荣广说,今年秋粮收购任务是4万吨,将全部存在新库房里。目前陆续进入收购旺季,每天收购量达八九百吨。

 

一间仓库装了50多个探头,智能化监控粮仓内部情况。张荣广说,粮食像人一样会“呼吸”,低温条件下呼吸缓慢甚至休眠,温度高的时候,呼吸加快,加速陈化过程,营养也随之下降。所以,粮食保存最关键的问题是“温度”。国际上一般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监测、低温保管等4项技术,让粮食始终处于“冬眠”和“休眠”状态,在几年储存期内不发芽、不霉变、不生虫。

 

随后,笔者爬上一座高高的楼梯,打开厚厚的密封门,进入粮库内部。仔细一看,脚下这片平整的金黄色“大地”上,铺满了颗颗饱满的稻谷,这间粮仓高9米、存粮3600多吨。工作人员介绍说,粮库的墙壁有夹层,厚度达50厘米,连房顶都是双层的,隔热、保温、防潮效果都很好。

 

与普通粮库相比,数字化粮库有何神奇之处?张荣广打开办公桌上的电脑,粮仓内部的实时景象就清晰呈现在眼前。监控系统已与省、市粮食部门的系统相连,粮库保管员只要坐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就能掌握全部情况。

 

据了解,目前基地共有30多间仓库,仓里粮食最高堆了7米,大约每隔0.5米安装一个探头,最多一间仓库装了50多个探头。智能化粮仓还可实现虫害自动检测,若发现异常,气泵会自行把虫子“吸”出来。此外,还有气体在线检测等技术,主要检测粮仓内的磷化氢、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这些都是绿色储粮的关键指标。

 

自动机器人码垛

 

设在灵山基地里的面粉加工企业江苏海福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海悦”牌面粉30万吨,占全市供应量的一半;加工大米企业南京稻盛和丰农业有限公司,年加工“恒健”牌大米10万吨,占全市供应量的15%。

 

每天750多吨面粉、150多吨大米从这里运出。在“海福”成品仓库里看到,等待提货的卡车排起了长队。一辆江宁区的货车要装40吨面粉送到众彩物流批发市场。只见一台机器人伸出抓手,从皮带运输机上把一袋面粉准确抓起来,转动长臂将其轻放到托盘上,回位,再抓下一包,全过程只需短短4秒。一个托盘上放50袋面粉,每袋25公斤,总重量1.25吨,3分多钟就可以搞定;然后由装卸工人操作叉车,把托盘送到提货卡车上。一台机器人的效率相当于20名工人,两台机器人同时工作,20分钟就可以装满一辆载重40吨的卡车。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有10家数字化粮库,南京仅有一家。与设在江南的粮库相比,这里的另一个优势是靠近六合、苏北、安徽的粮食主产区。如果一年有40万吨物流量,按1斤粮食省2分钱计算,光运费就能省1600万元,“对微利粮食加工行业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张荣广说。(吕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