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海关 >> 内容

通关一体化可省三成物流费
字号:T|T 2014年12月01日09:38     安徽商报
  • 据统计,自9月22日改革正式实施至10月底,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平台累计接受合肥海关关区申报报关单27769票,初步估算,相较改革前,一体化通关的时间节约12-24小时,口岸放行过程中手续费用节约近50%,物流费用可节约25%~30%。

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以来合肥海关的重要改革举措,包括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进展情况、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创新监管制度有关情况。据了解,上述改革创新成效初显,为我省进出口企业节省了大量的通关时间和通关费用。

 

口岸放行手续费节约近50%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进程中,安徽可谓是首批受益者。今年9月22日,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包括合肥海关在内的长三角5个海关正式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此次改革取消了企业准入资质审批,降低了门槛。企业可自主选择一体化通关方式;报关单电子数据申报、纳税、放行均可在申报地海关完成,不需要到口岸海关办理二次放行手续。也就是说,企业原来可能需要经过多个海关、口岸才能完成的通关,现在可以一站式搞定,而且手续更加简便。

 

据统计,自9月22日改革正式实施至10月底,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平台累计接受合肥海关关区申报报关单27769票,初步估算,相较改革前,一体化通关的时间节约12-24小时,口岸放行过程中手续费用节约近50%,物流费用可节约25%~30%。

 

合肥海关方面介绍,下一步将积极建议海关总署将“区区间”(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区港间”(特殊监管区域和空港、海港之间)也纳入通关一体化模式运作。

 

每票货物节约通关时间3小时

 

自去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海关总署联合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14项监管创新制度,并决定今年8月份开始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这些制度,合肥海关于今年8月18日率先落实。目前,14项制度中合肥海关已复制推广4项。

 

这4项创新制度为: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境内外维修。据企业反映,仅已落实的这4项制度,已可使每票货物节约通关时间3小时左右,每月节省通关成本约10万元。

 

有6项制度将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后复制推广。另有4项制度可通过合肥海关报总署推准后实施。预计其中“集中汇总纳税”一项实施后,可为应税货物节约70%通关时间。(陈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