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正处于“成长期”,而不是“发展期”,“成长期”就需要国家政府给予“培育”政策,社会需要给予关爱,给予政策、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支持,而不是过多地干预和过早地收税。
每年中秋都是送礼高峰,也是团聚的时刻,除了传统的超市和农贸市场外,新晋崛起的生鲜电商也成了人们采购家宴食材的选择之一。基于此,新京报健康生活周刊与搜狐健康联合发布了“网购生鲜调查问卷”,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2904人参与了此项调查。调查显示,目前网购生鲜在所有购买食材行为中的比例非常有限,但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生鲜类网购的增速非常快。目前,在网购生鲜时,消费者最不放心的问题是“生鲜类产品的保鲜与安全”。
生鲜类网购比例低,但增速快
去年,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达1300万吨,销售额达440亿元;今年预计销售1400万吨,销售额可达500亿元。目前,在其京东商城旗舰店大约每星期销售3500单,交易额25万至30万。
生鲜电商短期内不可能取代生鲜超市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洪涛教授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生鲜类网购的增长速度很快,但在整个电子商务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低,生鲜类网络零售额2013年是130亿元,增长221%,2014年预计将达到260亿元,增长100%,也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是其增长的速度是逐步趋缓的。这里所说的生鲜类网络零售,是具有特指的,也就是说它不包括生鲜类B2B电子商务,更不包括B2B大宗商品电子交易。
而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5万亿元,生鲜类所占的比例为0.7%,不足1%。
因为生鲜类主要是通过实体市场进入生活领域的,生鲜电商与生鲜超市不是对立关系,生鲜电商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生鲜超市,这也是永辉半边天网站下线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新发地市场2011年就有电子交易平台
早在2011年左右,承担了北京80%蔬菜供应的新发地市场就开发建设了电子交易平台,为产地、经销商和集团客户搭建平台,开展大宗交易。2013年底,新发地官方旗舰店正式落户京东商城,这也是新发地市场首次试水网上零售业务。据新发地宣传部部长杨会东介绍,1号店也马上要合作。
新发地市场提供的数据表明,电商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占市场销售农产品的份额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去年,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达1300万吨,销售额达440亿元;今年预计销售1400万吨,销售额可达500亿元。目前,在京东商城大约每星期能达到3500单,交易额25万至30万。
从电商的销售数据来看,新发地市场发现了两个60%,第一个是进口水果的销售量,占整个农产品销售量的60%,另外40%主要是干果、海产品,而蔬菜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消费者购买蔬菜也集中在铁棍山药、百合、山东大葱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第二个60%是,全部消费者里60%都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女孩,这些消费者是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网购是她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本来生活运营主管刘晨介绍,现在网上购买生鲜的意愿还不高,身边一百个人,可能90%在网上买过衣服,但不到10%在网上买过生鲜。现在生鲜类电商都在努力培养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生鲜的消费习惯,因为这个消费习惯一旦养成,购买频次很高,如果说家用电器,几年买一次,衣服是一个季度买一次。生鲜类,则是一周要买两次。所以,它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
农产品销售额远高于生鲜类
洪涛指出,生鲜类电商与农产品电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产品包括生鲜、干货、米面油、茶叶等,生鲜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别。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从销售额来看,农产品的数额也要大很多,2013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仅淘宝就接近500亿,京东是100亿,远高于生鲜类。
自1995年以来,农产品电子商务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而生鲜电商的转折,则是从2012年底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营销事件一炮走红,随后又在2013年春挑起了“京城荔枝大战”,此时开始,生鲜电商再度引起人们热议。这期间,社会化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电商们有了更多模式的探索。但同时,生鲜电子商务也十分艰难,如2013年初的北京“优菜网”曾经寻求转让、上海“天鲜配”被下线等。
北京地大物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米克介绍,作为细分市场,农产品电商的市场规模远比服装、家电等大得多,因为农产品大家每天都要吃,是生活必需品,复购率很高。并且,在电商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而在服装、家电、日化等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的当下,企业将目光转向农产品则是必然之举。
数据
生鲜类网络零售额2013年是130亿元,增长221%,2014年预计将达到260亿元,增长100%,也可能会更高一些,但其增长的速度是逐步趋缓的。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5万亿元,生鲜类所占的比例为0.7%,不足1%。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洪涛
冷链配送是生鲜电商面临主要问题
在被问及“你认为网购生鲜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有将近40%的网友选择了“产品经过运输,是否安全保鲜”这一选项,对生鲜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大家质疑的首因。
洪涛告诉新京报记者,生鲜类电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冷链问题,物流、配送、快递、宅配等成本较高,一般在30%-40%,一般果蔬类生鲜物配成本超过50%,甚至100%,如果冷链质量不高,可能会前功尽弃。
生鲜电商对运输专业度要求更高
什么是冷链物流配送?对于许多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拿在手上“该冻是冻的,该冷是冷的”便认可其为“冷链配送”。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才算冷链,概念并不清晰。
本来生活物流部负责人介绍,生鲜冷链到户配送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一般指将包裹或食品食材从商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目前国内生鲜电商采取的冷链配送主要有两种:1、用制冷设备运送,如冷藏车;2、用保温设备运送,如保温箱。
在美国,生鲜做得好的城市,消费者大部分都是住在独栋的房子,亚马逊送货的大冷藏车也能直接开到门口。而在国内,绝大部分住楼房,这种大货车根本开不进去,配送还得分拆到温控箱、保温盒,以宅配的方式送货。
而且,冷藏车用作冷链宅配工具温控并不是最好的,弊端表现为:一旦路况复杂,低速行驶制冷能力不够;多次开门散失冷气;只有一个温区;离开车厢就脱冷等弊端。而一般泡沫箱加冰则存在“续航时间短,温度控制不强”的短处。
我买网在线营销部总监尚炎告诉新京报记者,与其他电商不同,生鲜电商对食品的安全、品质、运输等专业度要求更高。不仅对食品的理解和把控提出更高要求,更需要对冷链运输、生鲜采购、仓储运营等消费者看不见的后台加大投入,以满足服务需求。
与其他商品不同,无论是生肉禽蛋还是水果蔬菜,生鲜食品有着对贮藏环境更加严厉、保质期短、不易配送的特色。因而,生鲜食品历来被认为是电商中“最难的一环”。
大米、水果等也可使用“封氮”保鲜
沱沱工社CEO杜非介绍,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方法有很多,如大米、一些水果,用封氮的方式,效果很好;大部分水果,用冷冻加一些化学制剂的方法;还有一种是生物方式,利用一些从水果植物中提取的物质,来保持新鲜度。
当然,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温控,也就是冷链配送。
中国的物流行业并不发达,管理也不规范。如打冷应该是正常的物流成本,美国的物流行业标准很高,要求24小时全程打冷,即使司机在休息,打冷也不停,车上有监控系统,收货人收货的时候,可以查看中途是否有停过机。但国内的物流,为了节约成本,经常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用前一段时间打冷的余温来保持商品的新鲜度,损耗就高。本来是10吨的东西运到北京成了8吨,那么这2吨的损耗就加到商品成本里面去了,让商品价格增高。
随着物流技术慢慢在增长,生鲜电商逐步解决了配送的问题,能够让商品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专家建议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流通成本
洪涛,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
生鲜电商是电子商务的高级形式,被称为电子商务的皇冠。如果做好了生鲜类电商,再做什么其他电商都不会感到困难。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现代化作业,并且用现代流通与之对接,避免田头到市场的脱节问题,实现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无缝对接,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否则生鲜冷链物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规模化、现代化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下来,从而居民大量的购买,从而会降低成本,同时也增加农民的收入。欧美等国家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农场化生产、工业化生产、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生产,冷链物流容易对接,因此成本较低。而我国2亿多户农民生产,生产的分散化,生产的非标准化,再加上缺乏准确的市场引导,今天生产多了,明天生产少了,有时赚钱,有时赔本亏损,现代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此难度很大。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正处于“成长期”,而不是“发展期”,“成长期”就需要国家政府给予“培育”政策,社会需要给予关爱,给予政策、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支持,而不是过多地干预和过早地收税。
电商经验预售、订单制保证品质
本来生活运营主管刘晨介绍,每个商品都有货架期,就是从采摘,到仓库,再到消费者手里的时间。如果货架期是三天,从运营角度来说,可以控制到每天下单,每天订货,每天卖。如果货架期太短,那就要用另外的方式来销售,一是产地发货。比如荔枝,从产地摘下来之后,立刻装箱,然后直接空运给消费者,省略了运到库房的环节;另一种是预售,拿到订单以后再去采摘。
杜非介绍,预售制和订单制可以保证品质,并降低价格。比如水果,不知道谁会买,四成熟或者六成熟,就采摘下来,摆放在市场上销售;现在知道谁要了,就可以等到八成熟、九成熟才摘下来,口感自然要好很多。
在2012年9月份,沱沱尝试了一个新的方法,就是预订制。每周一在网上挂出来要屠宰的猪,消费者挑选相应的部位来预订。这样做,各个部位都能卖出去,成本马上降了下来。之后,赣南的有机橙,大连的蓝莓,都是在没上市之前,已经开始预售了。那么第一批要进多少货全都知道,基本上到了当天就一售而空,没有任何积压损耗。
很多从事生鲜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企业,没有用预售制和订单制,因此在库存过程中损耗量很大。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