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将通过13个项目的建设,拟在5年内将珠海港打造成“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型国际港口之一”,涵盖市场拓展、码头信息化建设、航线完善、物流平台建设、智慧港口社区、保税物流完善等多个方面。
近日,记者从珠海市港口管理局获悉,《珠海智慧港口2020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已获得珠海市政府审批通过,珠海将通过13个项目的建设,拟在5年内将珠海港打造成“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型国际港口之一”,涵盖市场拓展、码头信息化建设、航线完善、物流平台建设、智慧港口社区、保税物流完善等多个方面。
港口运营实现“感知预测式”
为充分发挥珠海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的突出优势,实现 “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发展战略,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加 坡-珠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与新加坡政府和相关机构展开 深层次合作,大力借助新加坡的港口信息化发展经验融合如何打造一个智慧港口的独特见解协助珠海港从目前的现状转变成一个现代的智慧型港口。
据珠海市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市《智慧港2020行动计划》的目标不单单是并争取在 2020 年前在国内率先实现“智慧港口”的战略目标也希望能在5 到6年内把珠海港打造成“国内最先进的智慧型国际港口之一”。整个计划的目标按长期发展目标及长远建设目标(五至六年)和短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建设目标(二至三年)来设定。长期发展目标为开拓并建立远洋集装箱市场。创制富有竞争力的港口及贸易经营环境打造港口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操作,建立港口及贸易业务分析机制,并通过科学模型与智能手段逐渐推进珠海港运营由“被动反应式”经由“主动防御式”最终向“感知预测式”模式转变。
到2020年,珠海将实施13大项目,其中近期项目有:巩固与整合高栏集装箱业务、设立商业部、集中开拓区域市场、组建高栏港驳船运输快线、珠海港综合电子物流平台建设、珠海港码头内部信息化建设等;长期项目包括:在综合保税区建立货物集散园区、发展远洋干线市场、与航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等项目建设。
让物品与网络连在一起
很多人都把数字港口和智慧港口混为一谈。据记者了解,智慧港口和数字港口是港口发展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港口是将计算机管理融合在港口生产中,实现港口生产的全方位自动调度控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作业模式,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其主要工作是把手工流程和纸质单据数字化。目前珠海港建设的综合电子物流平台的目标就是把珠海市港口系统的流程,单据数字化。
在实现数字港口的前提下,珠海港口也要向智慧港口发展,这样就需要利用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特征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这些前沿科技可以推动港口 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港口、码头物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以上技术可以提高码头的操作流程自动化并提高港口的智慧。
据介绍,智慧码头的建设是珠海未来打造“智慧港口”的重要内容。未来,集 装箱码头里的每个集装箱搬运设备将装上结合 GPS技术的集成实时定位系统 后,可以自动监视每个集装箱的存储和检索位置。集成实时定位系统帮助集装箱搬运设备操作员减少或消除不断输入数据,以保持码头操作系统的最新状态。它提供了简洁明了的指导给操作员,以帮助他有效地执行移动,存储和检索集装箱的任务。
整合七大港口 实现一体化发展
目前,珠海市各大港口分别由不同的港口管理公司运作,其中以珠海港集团为龙头,但不同港口之间存在竞争情况,不利于珠海港口整体竞争力提升。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将整合目前珠海市七大港口,实现一体化发展,合理协调个别港区运营模式,避免各港区互相竞争区域内有限的集装箱运量,集中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以高栏港为中心的、集高效集装箱货运和散货运输于一身的大型货运港区。
据了解,该项工作将于2016年底实施完成,由珠海市港口管理局和市内各码头牵头负责推动建设,市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集中资源后将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以高栏港为中心的较大型的货运港区,减少货主把珠海地区的集装箱通过其他珠三角枢纽港中转出口,提高高栏港码头利用率,最终实现在2016年全市集装箱总标箱量达到265万标箱的目标。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