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电子商务 >> 内容

携手阿里巴巴 华西都市报试水“媒体电商”
字号:T|T 2014年04月01日09:21     华西都市报
  • “当人们浏览新闻时,他们也可能停下来购物。”2013年8月,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之后,Business Insider创始人Henry Blodget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今天,华西都市报也向“媒体电商”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当你翻开华西都市报时,会发现在头版上出现了商品的二维码,只需用“手机淘宝”扫码,就能享受“一元买大牌”,手机付款后就能坐等商品送上门。

“当人们浏览新闻时,他们也可能停下来购物。”2013年8月,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之后,Business Insider创始人Henry Blodget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今天,华西都市报也向“媒体电商”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当你翻开华西都市报时,会发现在头版上出现了商品的二维码,只需用“手机淘宝”扫码,就能享受“一元买大牌”,手机付款后就能坐等商品送上门。

 

牵手阿里巴巴推出“码上淘”

 

阿里巴巴今年提出“云端”战略,“端”的范畴除了电脑、手机,也包括电视、报纸等介质。此次本报推出的“码上淘”,是由手机淘宝提供技术和商品库支持,由菜鸟网络或第三方物流完成配送。读者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描报纸上相关商品的淘宝码,就可以顺利完成支付等购物环节,坐等商品上门。

 

4月1日至4日的“扫码一元价”专场,每天09:00—21:00选择整点时段,推出一款“一元”单品,读者通过报纸上的扫码用1元钱就可以秒到商品。

 

对此,有移动互联网观察家认为,在“码上淘”合作过程中,报纸的价值将被重估,未来必将成为整合电子商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品牌商一些比超市更价廉物美的商品理论上可以借助报纸这一载体直接进入城市社区和家庭。

 

报纸“媒体电商”开启创收新模式

 

“在未来,无论是新品发布还是品牌商清库存活动,我们都有可能选择报纸作为首发平台。”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说。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评表示,与手机淘宝的合作,有助于都市类报纸媒体找到新的空间和增长点。

 

在“媒体电商”模式中,报纸发行量越高,也意味着其电商含金量越高。未来,伴随着“媒体电商”模式的日趋成熟,报纸的行业形态将可能因此出现革新与重组。而在阿里巴巴大数据库的支持下,华西都市报也将利用自身内容优势,对读者进行“精准投放”:比如在春游的新闻旁边,放上旅游户外产品的“淘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