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电子商务 >> 内容

农产品电商时代且喜且忧
字号:T|T 2014年01月08日10:04     中华工商时报
  • 据阿里研究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提供的数据,2012年在阿里的平台上包括B2B和淘宝上面,涉农网店数量在提升,其中做农产品交易的网店已达26万家,涉及农产品的商品数量超过了1000万种。阿里巴巴各平台在今年年初时预计,2013年农产品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京东商城、1号店等电商企业也纷纷在农产品销售上逐渐发力。

据阿里研究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提供的数据,2012年在阿里的平台上包括B2B和淘宝上面,涉农网店数量在提升,其中做农产品交易的网店已达26万家,涉及农产品的商品数量超过了1000万种。阿里巴巴各平台在今年年初时预计,2013年农产品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京东商城、1号店等电商企业也纷纷在农产品销售上逐渐发力。

 

但是,农产品网络销售是不是真的能给生产者带来新的光明前景呢?地处偏远地区的种植户,他们生产的诸如蓝莓、甜杏、大樱桃之类的储存期较短的农产品,是否能够顺利地通过网络来实现销售呢?日前,在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CCTV-7《每日农经》栏目承办的“2013农产品品牌大家谈——农产品的电商时代”活动现场,这些话题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司长张兴旺、商务部电子和信息化司副巡视员聂林海、浙江大学教授胡晓云以及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北京新发地等名企高管都纷纷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出谋划策。

 

与会人士认为,如果客观地回答这些问题,农产品电商时代的光明应该在未来的若干年后,甚至更远。因为网络销售除了在某个电商平台达成订购协议之外,还要依赖于遍布各个产地的庞大的物流系统才得以实现。而物流,除了运力、仓储和配送工人之外,还要依赖于发达并且畅通的道路。

 

而对于农产品网上售卖,目前受益最大的恐怕还是具有一双慧眼的消费者。由于网上平台能够省去进店费、店面租金等硬性投入,表面上似乎经营者的成本会大幅度降低,但事实上,他们还会为产品销售支付平台费、宣传费以及物流费用等软性成本。当下网上销售的农产品为了增强竞争力,多半会以比市场零售价降低几成的办法取得买家的青睐。所以从短期来看,网络农产品销售还是消费者的天堂,而商家是用滴血的代价期待未来远期的收益。那么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什么农产品适合电商平台销售?网售农产品的亏本期何时能够峰回路转?这些问题也是现场嘉宾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而作为消费者,网购的低价也可能付出质量的代价。众多农产品经营网站的一哄上马,导致电商平台像一个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农贸大集,使很多消费者难辨菽麦;而赔付的繁琐,一直是一个涉及消费者利益的根本问题。这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症结,都给农产品电商销售这一新兴方式蒙上了层层雾霭。业界知名专家胡晓云认为,涉农网站过多过滥、网销农产品低价竞争,最后受害的还是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