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电子商务 >> 内容

合肥发展电子商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字号:T|T 2014年01月02日09:55     合肥在线
  • 电子商务符合发展潮流,市场空间巨大,战略地位重要。我市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扶持促进和规范发展相结合、壮大企业和完善支撑相结合、重点集聚和全面布局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将电子商务产业打造成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合肥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态势

 

产业规模增势强劲。截至2013年9月底,全市网络经营主体数为66887户,涉网企业占全市注册企业的45.8%。据阿里巴巴、艾瑞网等推测,2012年合肥市在全国网商百强城市中排名居第34位,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我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为750亿元,相当于GDP近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左右,在线旅游交易等17亿元。

 

产业特色初步显现。涌现了一批有较强地方特色、门类较为齐全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如万家热线、农家福电子服务平台等地方便民电商平台,白马集团打造的具有安徽特色电商集聚化发展基地,淘宝网特色中国安徽馆在全国行业内已形成一定影响力。

 

应用领域深入拓展。不仅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也日益深入。美菱、格力、海尔、三洋、长虹等家电整机厂开发应用了家电行业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带动上千家配套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行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全市60%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4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

 

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47万平方米已建成使用,预计今年将实现税收1亿元,解决近万名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

 

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物流产业初具规模,2012年全市综合物流从业人员20多万人,完成增加值约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以上。2012年安徽银联互联网交易金额近30亿元,目前合肥市获第三方支付牌照企业已达6家。

 

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

 

电子商务符合发展潮流,市场空间巨大,战略地位重要。我市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扶持促进和规范发展相结合、壮大企业和完善支撑相结合、重点集聚和全面布局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将电子商务产业打造成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政策扶持,引领发展。以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为近期目标,整合出台促进发展专项政策,重点在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平台运营、人才培养、招商引资、示范创建、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撬动作用,同时建立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招大引强,借力发展。合肥市电子商务不强,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一批领军型电商企业。要将电子商务招商作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位置、强力推进。瞄准行业领军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研发机构、服务中心、营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落户合肥。

 

深化应用,快速发展。优先发展本土第三方平台,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交易平台为基础,建设一批区域特色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合肥出口加工区、筹建中的合肥综合保税区和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和O2O新模式,鼓励门户网站和传统企业开展电商模式创新。

 

创建载体,集群发展。按照产城一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快递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园区。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楼宇集群,鼓励中心城区在业态创新、产业链整合、统计等方面先行先试,全面打造“总部经济”汇集、创业企业孵化、电商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搭建平台,服务发展。建设集采购、支付、征信、网络推广、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创业的一站式平台,集成提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支付环节等供应链服务。打造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实体示范平台,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无缝衔接。发展网络信贷联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平台,鼓励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强与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债权融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合作。

 

完善配套,支撑发展。进一步对接“宽带中国”战略和“智慧合肥”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鼓励发展在线支付、电子票据、移动终端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业务。加快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实现重点单位的企业信息在线实时交换和联网共享。构建物流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和公共配送中心。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绩效评估为核心的社会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