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案例 >> 物联网 >> 内容

凯福莱:被物联网改变命运的救护车商
字号:T|T 2013年12月04日10:40     中国保险报
  • 几年前,当做了多年传统救护车生产商的宁波凯福莱董事长谢建浩倍感行业竞争激烈时,突然接触到了“物联网”这个时髦的概念,从此他的事业有了转变。

几年前,当做了多年传统救护车生产商的宁波凯福莱董事长谢建浩倍感行业竞争激烈时,突然接触到了“物联网”这个时髦的概念,从此他的事业有了转变。

 

他的企业在这个被认为“很土”的行业里面开始变得异类,他给救护车加上各种电子设备,将它们和急救中心的系统联网,并开始由卖救护车变为卖服务。这种对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使得宁波凯福莱每辆车的销售毛利大幅提升,从而在一片红海中杀出了一片蓝海。

 

由于规模有限,中国急救车行业里都是中小型企业,其通常的商业模式是:从大型汽车制造商处采购普通汽车,加以改装,销售给城市的急救站或者医院,赚取改装费用。行业门槛不高,直接导致了产品同质化和激烈的竞争,利润空间被挤压得非常严重。国内大部分救护车生产企业的利润率都仅在5%-10%之间。后来,谢建浩看到了国内正在兴起的物联网概念,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他想到,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救护车,使得车与车之间,车与医院之间实现联网,这不就是物联网吗?此后,凯福莱用3G、GPRS等方式,将其销售的救护车实行联网。并通过在车上加上各种传感设备,实现对救护车的信息化改造。

 

在对救护车进行信息化改造后,救护车到底是几点出发救人的,几点到达患者家里的,病人是什么时候上车的,医院全部可以进行监控。“这些数据都是非常客观的,车上的人都不能随便篡改,这就实现了可追溯性。”谢建浩表示。

 

过去一辆救护车出去的时候,车上的急救设备有没有带齐,例如供氧设备、除颤监护设备有没有准备好,“氧气够不够,除颤有没有充电,这些都是问题。”谢建浩指出,这些很可能医院都不知道,但是对救护车做了智能化改造之后,这些都可以联网管理。

 

在不断的开发和演进中,凯福莱提出的智能型急救车逐步成型,它包括了车体的智能化功能和管理中心的云端数据平台。在差异化非常小的急救车领域,凯福莱积累了几十项专利。

 

谢建浩表示,定义智能型救护车包括六大方面:急救调度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急救智能辅助系统、车载式宽带专用无线网、远程HIS、远程诊断和远程医疗。“从某种角度上,你听起来,我们不是在做救护车,而是在帮急救中心做管理,在做解决方案。”

 

以前凯福莱卖救护车很多时候是一辆一辆地卖,而现在通常是几十辆几十辆地卖,即某个区域全面上马智能型急救系统,而救护车只是整个产品中的一个环节。

 

“黑龙江的一个急救中心,尝试了一下之后觉得精细化管理系统确实好,进一步将全部的老式急救车都转为凯福莱的智能型急救车。”谢建浩表示。这个商业模式就像吉列剃须刀,当你用上了吉列的刀把之后,以后只能继续购买吉列的刀头。

 

有了差异化的产品,凯福莱的智能型急救车单价通常比竞争对手高10万元左右,利润率也提高到百分之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