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海关 >> 内容

智能化助推小商品出口物流大提速
字号:T|T 2013年11月08日09:46      义乌商报
  • 昨日上午,一辆装载着化纤头花、塑料凳子等货物的集装箱车辆施加完海关关锁,缓缓驶离义乌港前往宁波港口,作为义乌物流“升级版”的义乌港二期项目海关监管场所正式投入使用。

昨日上午,一辆装载着化纤头花、塑料凳子等货物的集装箱车辆施加完海关关锁,缓缓驶离义乌港前往宁波港口,作为义乌物流“升级版”的义乌港二期项目海关监管场所正式投入使用。

 

千辆集装箱长龙将隐退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不断深入,制约义乌小商品出口的物流瓶颈逐渐凸显出来。“以前每到下午三四点钟,上千辆集装箱车辆在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门口排队等待进入海关监管场地,交通拥堵不堪。”在义乌从事物流12年的义乌海悦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晓东说。这条长龙在展现义乌小商品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折射出义乌物流发展存在的隐忧。

 

为了打造义乌物流“升级版”,义乌市政府开始规划建设义乌港。义乌海关一方面立足专业视角,从“规范”和“高效”角度出发,提出义乌港建设布局规划、物流模式等合理化建议,一方面引入先进技术理念,不断提升小商品出口通关物流效率,致力将义乌港打造成为义乌小商品乃至“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物流平台,千辆集装箱排长龙拥堵现象将隐退。

 

卡口作业进入“读秒时代”

 

随着提示灯变绿,卡口抬杆自动抬起,浙江义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车队司机刘胜轻踩油门,满载小商品货物的集装箱车辆慢慢驶入义乌港海关监管场地。“之前需要停车提交有关资料,然后人工录入相关信息,而现在义乌港智能卡口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车牌号和集装箱号,无需停车,10秒钟内顺利通过卡口,进出十分通畅。”刘胜说。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义乌港海关监管场所共设计建设了5进8出13道卡口,比原有的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场所卡口数量多出了一倍,集装箱车辆进出更加顺畅。不仅卡口数量大幅增加,卡口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显著提高。集装箱车辆在进出卡口时,卡口系统会自动对其进行重量、集装箱号码的采集和识别,并通过后台系统和海关的单证、物流信息进行比对,完成车辆放行控制功能,有效提升通关物流效率。

 

“目前我们在进场卡口已经实现无人化值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电子关锁在小商品出口监管中的应用,这样出场卡口也将实现无人值守,极大提高卡口运作效率。”义乌海关监控查验科副科长陈荣财介绍说。

 

小商品查验有了“智能眼”

 

义乌港内一个新奇的“大家伙”非常惹眼,它就是海关总署为支持义乌物流发展特意配发的FS3000通道式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关员们形象地把它叫做“智能眼”。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装载满货物的集装箱车辆匀速驶进检查室后,检查室一侧的大型探测仪器就开始对集装箱进行移动扫描,由于采取不停车自动扫描模式,不到三分钟就完成了全部检查,随即海关关员就开始对图像进行研判,不到二十分钟就可完成所有查验任务。

 

“海关机检查验很快,不需要开箱、掏箱,减少了货物破损的可能,省时又省力。”正在现场办理查验业务的义乌翔通报关有限公司龚谦坡感慨道。

 

一个小商品货柜中的商品有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就是一个小型百货超市,以往查验一个小商品出口集装箱,需要人工将货物从集装箱中掏出,海关关员查验需要每天在集装箱中爬上爬下,核对申报与实际是否相符,查验一个集装箱通常需要半个小时以上。“使用FS3000系统,不仅可以减少集装箱查验时间,还可以将集装箱内的货物看得一清二楚。”义乌海关监控查验科蒋宇峰科长介绍说,“既保证了合法货物快速放行,又不放过夹藏走私的货物,真正实现小商品‘管得住’和‘通得快’的有效统一。”

 

义乌港投入使用后,平均每日可容纳的集卡车辆数为2000余辆,年设计货运吞吐量为110万标箱,比现有吞吐量整整提高了10倍。“海关的目标就是不断提升助推义乌小商品出口的通关物流速度,实现对小商品高效监管,从而促进中国制造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义乌海关副关长邵洪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