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论文 >> 电子商务 >> 内容

垂直电商的困境到底在哪里?
字号:T|T 2013年09月22日09:30     创业邦
  • 垂直电商,通俗的解释是在某个细分品类或行业运营的电商模式。代表如早些年红火的红孩子、凡客,曾经热闹,现在平静的好乐买、乐淘,还有倒掉的维棉、酷运动。

垂直电商,通俗的解释是在某个细分品类或行业运营的电商模式。代表如早些年红火的红孩子、凡客,曾经热闹,现在平静的好乐买、乐淘,还有倒掉的维棉、酷运动。

 

对于众多垂直电商的倒闭,《垂直电商能否跨越鸿沟》这篇文章认为,由于品类的原因,很容易被巨头替代。我同意这样的说法,但我觉得还可以说的深入点。那就是:为什么有的垂直电商很容易被替代?

 

品类太过标准。最典型的是红孩子,SKU主要是奶粉。红孩子由于前期销量大,对奶粉品牌商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可以一次性买断多次批奶粉,放在自己的仓库。而从品类的角度来说,奶粉和图书、3C一样,都是非常标准化的产品。成本、进价、毛利,这些在业内是非常透明的。这就很容易让平台类电商涉足,例如京东、当当的母婴频道,刚上线的时候,这些平台的量没有红孩子大,议价也没用红孩子强。但没关系,对京东、当当这样的平台,可以“烧钱”补贴消费者。量大了以后,话语权自然就强了。而一旦平台类的话语权起来了,对红孩子来说是致命的伤害。因为你是垂直电商,奶粉这个品类就是你的命根。而奶粉的整个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京东、当当这样的平台销售额增长了,红孩子必然下滑。

 

从数据上,也说明了这个道理。红孩子从2011年鼎盛时的年销售20亿下滑到目前的10亿元,京东自2011年上线母婴频道后,去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除了奶粉,还包含尿不湿、奶瓶等)。你的品类太过标准的时候,即使当前和上游的议价能力强,一旦巨头涉足,很容易被别人摧毁。因为标准品,没有太多值得比拼的,价格、物流是最重要的两点。和大型平台相比,垂直电商均没有任何优势。

 

流量。垂直电商的困境,除了品类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流量的问题。当然,我认为流量不是核心的问题。对于一家垂直B2C来说,不管是平台类的唯品会、聚美优品,还是自有品牌的电商,都需要吸引人来。用电商通俗的话说就是:新客获取。而随着电商竞争的激烈加剧,外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平均的获取成本在200元,高点的300—400,还有的网站超过800!这么高的获取成本,如果一个用户买一次东西就走了,这个网站肯定是要亏钱的(卖什么东西,一次的净利润能有200元?)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自有品牌的垂直电商开始和平台合作。例如优购、好乐买进驻天猫,通过天猫的“人流”来扩充自己的人流。虽然天猫也收取费用,但成本比站外要便宜。就连做平台的当当网,也选择入驻天猫了,说明什么呢?平台的性价比远高于自己买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