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电子商务 >> 内容

今天,你上网买菜了吗?
字号:T|T 2013年07月15日09:41     解放日报
  • 点点鼠标,生鲜蔬果就能送到家。这样的生活方式,你接受吗?

点点鼠标,生鲜蔬果就能送到家。这样的生活方式,你接受吗?

 

天气大热的7月,正是新鲜蔬果大量上市的时节。天猫7月2日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以期打造一张冷链物流网,做最新鲜的蔬果生意。而此前,1号店、京东、我买网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尝鲜”,在网站设立“生鲜蔬果”板块,开卖时令菜。

 

“网上菜篮子”是盛夏中懒人的购物新方式,还是“田头到餐桌”的供应新模式?

 

■本报记者 蒋娅娅 任翀

 

“网上菜篮子”体验报告——快递一份孝心给父母

 

体验者:吴女士

 

体验店铺:我买网

 

“平时没什么时间好好照顾父母,只能经常网购一些蔬菜、水果,给他们送过去。”这是吴女士上网买菜的初衷。

 

吴女士说,自己和父母不住在一起,而且还离得比较远。平日里工作很忙,也有小家庭需要照顾,自然不能经常去看望父母。只有到了周末或是节假日,才可以带着老公孩子,去看看老人。

 

虽说有很多无奈,吴女士还是想着法子尽可能地照顾老人。于是,才有了网购蔬果的体验。

 

“偶然从同事那里了解到了‘我买网’”,吴女士说,因为是中粮集团旗下的食品购物网站,觉得比较靠谱,而且自己也看了一些消费者评价,也还比较正面,所以就付诸行动了。

 

刚开始,主要是以买水果为主。“‘我买网’上的水果品种还是比较丰富的,时令水果基本都有,而且还分国产和进口两种选择。我经常会一次性多买几个品种的水果,让父母尝尝鲜。 ”吴女士体验下来觉得,网购水果还是比较便捷的,自己只要点点鼠标,水果就可以送到父母家,一般情况下只要一两天时间。省了老人的力气尚在其次,一些进口水果老人们平时是舍不得买来自己吃的,送来了就只能吃啦。至于价格,吴女士说自己并没有太在意,她图的是方便。

 

现在,除了水果,吴女士还经常会买一些时令蔬菜送到父母家,基本上每周都会网购两三次。 “不过,我买得比较多的还是刀豆、黄瓜、萝卜、番茄等一些比较适合存放的蔬菜。 ”吴女士说。

 

非常规蔬菜之尝鲜

 

体验者:北北

 

体验店铺:淘宝个人卖家

 

“每次从三亚度假回来,总要对当地的‘四角豆’念叨上好一阵子。”北北说自己超级爱吃四角豆这种蔬菜,无论怎么个烧法,凉拌也好,清炒也好,或是和肉类一起红烧,都好吃得不得了。四角豆在三亚很常见,但在上海却属于非常规蔬菜,很多菜场都买不到。

 

至于北北的这一次网购蔬菜体验,主要是受到闺蜜网购“冬荫功”材料的启发,“这泰国的食物都可以在淘宝上买到,我为何不尝试一下在这里买我的四角豆呢。还真是‘万能的淘宝’呀,不搜索不知道,一搜竟然跳出那么多店铺有卖四角豆的,而且还有上海本地的店铺。 ”

 

北北选择了一家叫做“沃庄园”的上海本地店铺。网店出售的蔬菜品种很丰富,按照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豆瓜类、鲜菌类等作了详细的分类,时令蔬菜基本是全覆盖,还有不少非常规蔬菜。据店家客服介绍,店里所售的蔬菜瓜果,都产自上海本地,店家专属的生态农场。从网店的设计来看,北北觉得还算比较正规,实物包装图、检验报告、快递说明、售后服务条款,甚至店长联系方式等一应俱全,店家承诺上午的订单,下午可送达,若是下午的订单,最晚隔天中午也能送到。

 

于是,北北就出手了,不仅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四角豆,还顺便买了夜开花、卷心菜、黄瓜、黄秋葵等其他蔬菜。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北北担心这大热天的,送上门的蔬菜,可能会不新鲜,所以每样都只买了一点。

 

隔天蔬菜送到时,北北惊喜地发现塑料袋里冰袋还是硬邦邦的一整块呢,北北不常去菜场,比较不来价格,“只是一次性达不到一定金额的话,是有12元快递费的,这应该就不太划算了吧。 ”

 

大热天里的“宅”生活

 

体验者:贝妈

 

体验店铺:京东网上商城

 

贝妈说自己很“宅”,尤其在这大热天里,几乎天天都不想出门。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她每天有两项必需的户外活动:一是买菜,准备一日三餐;二是陪两岁女儿户外玩耍。“最近天气太热,宝贝外出时间挪到晚饭后,如果日常买菜也能在家中搞定,就完美了。”贝妈这样想着,竟也找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上网买菜。

 

“朋友推荐了很多卖菜的网站,我第一个尝试的就是京东。 ”贝妈说,以前在这里买过一些小家电、数码产品,没想到这儿还卖生鲜蔬菜。对贝妈来说,每天买菜也就是买一些瓜果蔬菜,鱼、肉之类的,冰箱里总会有一些存货的。

 

聊起这一次京东买蔬菜的体验,贝妈说,京东生鲜食品频道有专门的“蔬菜”类别,点击进入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蔬菜,“款式”还算多样。挑选菜品之前,要先选择可配送的城市,因为生鲜蔬菜一般都对应几个大城市的本地供应商,暂不支持跨区域购买。选了上海以后,可以发现背后是几个卖家,如嘉仕有机、壹佰克、51种地等等,贝妈选了一家在奉贤的“51种地”。

 

贝妈先放了一个48元的“精品蔬菜组合6份装(1.8KG)”到购物车里,为了凑满100元包邮,另外又加了洋葱、土豆、胡萝卜等耐储存的单品。周日晚上7点多下单,次日一早就收到京东的短信,告知货已开始配送。贝妈一查订单信息,配送方是宅急便,于是安心在家等着收菜。谁知等了整整一天半,直到周二中午才收到。

 

贝妈由于自己的计划被打乱有些抱怨,又去查,发现京东显示货物周一早上8点多交付宅急便,而宅急便的网站显示周一下午5点多才收进,那么当中一整个白天货是在哪个环节待着?菜的新鲜度还是满意的,只不过,贝妈原以为组合里至少会有一些绿叶菜,结果竟然没有一片叶子!

 

等得菜儿都干了

 

体验者:可可

 

体验店铺:1号店

 

可可是“吃货”一枚,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上网淘零食。但她又是一个保守的买家:“个人卖家的食品不敢买,不确定真伪的食品从不买。”所以,这些年红起来的网上超市1号店就成为可可淘零食的最佳场所:“东西正宗。 ”1号店结实的包装、送货小哥阳光的笑容,也给了可爸可妈好印象。所以,当周日晚上可可提出“夏天太热,要不上网买菜”的建议时,可爸可妈都表示赞同。

 

在1号店自营的生鲜区,蔬菜品种还不少:紫薯、甜玉米、番茄、生姜、芦笋、紫甘蓝、娃娃菜,甚至还有海南龙豆、黄秋葵这些菜场不常见的蔬菜。虽然可妈觉得叶菜少了点,但好在不同蔬菜搭配,也足够小家庭换换口味了。当然,这些蔬菜的价格不低,可妈一边看可可下单,一边感慨:“噢哟,网上买一斤可以网下买两三斤了! ”此外,蔬菜还不能和可可买的那一大堆零食一起计算运费,必须买满100元蔬菜才能免运费,否则得支付10元配送费。可可安慰可妈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全程冷链配送,成本肯定高。

 

但订单生成后,可可也忍不住批评起1号店了——原因很简单:送货速度太慢。不怕坏的零食送起来挺快,还可以“约定送货时间”;这新鲜蔬菜,下单后一天半时间,订单才被送到仓库,开始打包;又花了一天半,产品才打包好,进入快递阶段;而凌晨就进入配送的包裹,直到下午5点多才送到可可家。这时已经是周四,从下单到签收,再加两个小时就满4天了。不用说,等得菜儿也蔫了,黄秋葵脑袋耷拉,海南龙豆呈现出脱水的样子。

 

可可觉得,她不会再在1号店买生鲜产品了。

 

解读“网上菜篮子”的关键词

 

“价格战”是电商巨头招揽人气屡试不爽的法宝,可是到了“网上菜篮子”面前,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电商敢拿出“价格战”的魄力。原因很简单,“网上菜篮子”意味着特殊的供应——田头直销听起来简单,但可靠的供应商未必好找、适合网购的品种也有限制;特殊的商品——规格不统一,时间一长、保存不当还可能腐烂变质;特殊的服务——全程冷链自然少不了,绝大多数时候需要电商追加物流成本。

 

正因为此,生鲜产品也被认为是电商经营中最难突破的“瓶颈”。而在各类生鲜产品中,网售蔬菜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且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品种

 

浏览一下目前设有生鲜产品的综合购物网站,就会发现蔬菜的品种看起来丰富,其实很有限:多的是菌菇类、根茎类、瓜果类的品种,少的是叶菜类品种。具体来看,土豆、番薯、西红柿、胡萝卜、黄瓜、洋葱等是电商生鲜区的常客,也不乏黄秋葵、海南龙豆、生姜、百合这些小众化产品。但要说叶菜类品种,就成了“稀客”,即便有,也大多是甘蓝、娃娃菜、芥蓝等“非典型”叶菜。至于南方地区、特别是上海人喜欢吃的鸡毛菜、青菜、菠菜等绿叶菜,绝大多数规模化电商都不提供,只有一些淘宝小卖家愿意尝试销售。

 

出现这一结果并不奇怪。偶尔买菜的消费者都会知道,网站上的“常客”是那些易于存储的蔬菜品种,不仅经得起时间的“折磨”,而且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也低,还不怕“摔打”。相比之下,叶菜类保存期短,一不小心就会蔫掉。品相差了,消费者怎么会买账呢?

 

解决品种问题,首先要找对供应基地。好的“田头”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卫生,也能提供足够丰富的蔬菜品种,特别在提倡“田头直供餐桌”的今天。

 

所以说,“网上菜篮子”尝鲜不错,但要与消费者的胃口对接,还有点差距。

 

关键词二:价格

 

“网上菜篮子”价格偏高,是很多消费者体验后的结论。比如京东的“51种地”中,1.8千克的“精品蔬菜组合”虽然包括6个品种的蔬菜,但要价48元,平均每500克高达13元;精品毛豆和西红柿均为每份350克6元,即每500克8.5元;精品胡萝卜、红洋葱、黄瓜均为每份350克5元,即每500克7元。 1号店上的蔬菜价格也不便宜,150克海南龙豆促销价也要11.8元,折合每500克近40元;200克黄秋葵促销价14.9元,折合每500克约37元。

 

相比之下,我买网和淘宝上个人卖家的蔬菜定价要便宜些。比如,我买网上的杭白菜和青菜均为盒装500克售价2.40元;胡萝卜和西红柿均为盒装350克3.80元,即每500克约5.4元。至于淘宝个人卖家“沃庄园”,上面的小青菜每500克2元、生菜每500克4.85元、卷心菜或包心菜每500克不到4元。

 

网上产品价格高的理由无外乎几种:蔬菜品质高,绝大多数标注“精品”,有的还声称“有机种植”;网购蔬菜通常以净菜的形式出现,销售环节损耗大,自然抬高了成本。不过,正如实体商超中存在 “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普通蔬菜”鱼龙混杂的问题一样,网购蔬菜的高价也并非高品质的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网上菜篮子”大多收取10元左右的配送费。虽然有免邮服务,但门槛很高,需要采购100元左右的蔬菜。蔬菜就是要吃新鲜,对很多小家庭来说,三五十元的采购量已经够烧几顿饭了,算上10元的配送费,等于还要增加了1/5至1/3的购菜成本。

 

关键词三:配送

 

配送是大问题,不仅关系到“网上菜篮子”的效率,还会直接影响消费者拿到的蔬菜的质量。从目前看,大部分电商都决定采用自建冷链的形式推广“网上菜篮子”。可是,物流本来就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冷链配送的要求更高,结果不少电商出现了“掉链子”的现象:不是仓库存储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是配送过程没有控制好温度。要知道,规模不同的电商,需要做好的“冷”字文章也要有区别:小卖家仗着周转快,在包裹里放块冰块就能实现保鲜;大卖家依样画葫芦后,却会因为周期太长,冰块化成了水,反而影响了产品质量。所以,选择合适的冷链,是“网上菜篮子”必须做对的第一道选择题。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包装。菌菇类、根茎类、瓜果类、叶菜类,品种不同,包装方式也不一样,绝非“一个塑料托盘、一张保鲜膜”就能解决问题。更何况这些蔬菜还要在路上颠簸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才能到消费者手里,怎样避免磕碰,也值得商家思考。

 

记者还从体验过“网上菜篮子”的消费者留言中,发现另一个有价值的观点:产品打包的先后顺序也会影响产品品质。一个包裹中既有根茎类,又有叶菜类,如果先在一个仓库内打包叶菜类,过了十几个小时运到另一个仓库打包根茎类,送到消费者手中时,叶菜类恐怕早就不新鲜了。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必须思考同一个订单中不同蔬果品种的打包顺序和流转周期。

 

从业者说

 

单建生鲜冷链,不如联结成网

 

近期生鲜电商中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天猫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与其他电商“卖产品”不同,天猫的目的是为生鲜提供配套的冷链服务。阿里物流事业部总经理龚涛指出,生鲜是典型的三高产品——高损耗、高度依赖冷链、高度不标准化。此前天猫食品类目以较易贮藏的商品为主,季节性的大闸蟹、杨梅、樱桃、冷鲜肉等水果生鲜,除了少数入驻商家有冷链仓储进行本地配送外,区域外几乎都依托24小时的次日达快递派送。但快递常温配送,缺乏冷藏车等冷链配送设施,辐射地域仍有限。即便是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公司,也采用B2B模式的区域性干线配送,难以满足B2C商家的零单冷链配送需求。

 

“要发展‘网上菜篮子’,首先得有与之配套的冷链服务体系。 ”龚涛认为,自建未必是合适的方式,联结成网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基于此,阿里物流事业部与北京、成都、上海、苏州等地多家冷链物流公司以及东方航空公司合作,将生鲜配送范围覆盖26个网购热门城市。龚涛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把区域性的冷链服务产品联成一张网,变成一项可以为所有商家服务的公共服务。 ”

 

龚涛还认为,可以用更科学的“C2B(消费者至商家)预售+冷链配送”来缩短生鲜产品的上桌时间。他举了正在天猫预售的美国车厘子例子:“天猫以C2B的订单农业方式,直采海外原产地水果,天猫物流再联合国内专业物流冷链服务商,保障车厘子自7月12日起发货后,在12至36小时内就能送达消费者手里。”这种通过电商平台提前锁定批量化消费者订单,再根据订单集中组织发货、交付,对生鲜商品供应商和配送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商业模式,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也提前做好配送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