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信息平台 >> 内容

上海崛起一批国际贸易平台
字号:T|T 2012年12月17日09:52     解放网-解放日报
  •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上海正加速涌现出这样一批“平台”,万商云集、贸易倍增,上控资源、下控网络,连接国际、辐射国内。

宝山钢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围绕宝钢这个钢铁生产基地,“生长”出一串覆盖钢铁信息资讯、钢铁交易、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乃至再生资源回收的服务链条;

 

易贸集团,从提供化工原料资讯起步,延展出大宗商品线上线下交易撮合、支付、融资、供应链的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上海正加速涌现出这样一批“平台”,万商云集、贸易倍增,上控资源、下控网络,连接国际、辐射国内。长期对其跟踪支持的市商务委看得真切:这些都是体现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能级提升紧密结合的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产业群,也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最具活力的主体。

 

海纳百川,服务全国,这正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最有基础做的事。

 

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织出千亿交易

 

对于从事化工能源行业的生意人,每天登录“易贸网”渐成一种职业习惯。在这里,有行业上下游海量的商业讯息,各种化工类大宗商品最新的市场成交价格行情,还有生意圈里的广泛人脉,实时在线商友5000多人。

 

但这不完全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线下,从每年300多场行业商务活动,到专业撮合买卖配对,今年交易额预计超过1000亿元,再到仓单质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全方位的融资解决方案,直至全程供应链管理追踪物流。实实在在的交易每天都进行着。易贸集团负责人说,与前十年以资讯、会展、广告等外围的服务相比,现在提供的全链条服务更靠近交易的内核,客户粘性也更大。

 

线上线下,虚实之间,成千上万的供应商、贸易商、采购商,在天南地北的各个角落,也可以说都汇聚在上海,汇聚在这样一个提供资讯、商务服务、经纪、供应链、金融及电子商务等全方位专业服务的贸易平台上。在极为有限的土地空间里,实现可以持续增长的贸易,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新一轮交易革命中,这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基础、有优势的新模式。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核心在于市场体系建设,除了终端消费者熟悉的生活资料市场,上海还有相当大的一块生产资料市场”,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建设堆场、仓库等物流设施的发展路径不同,在上海,这样一个个“虚实结合”的生产资料贸易平台已经初露端倪。作为政府指导部门,商务委考虑的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搞的不是一个个占地多大的“堆场”,而是集中了国内外海量交易对接的“市场”。不是做有形空间出租的“物业”,而是通过平台推动各个实体“产业”的红火发展。

 

二三融合:服务业带动制造业转型

 

上海,宝山,一个因钢铁而闻名中外的地方。

 

围绕宝钢,这里云集了一大批涉及钢材加工、贸易、服务的企业,钢铁贸易企业数量和贸易额占据全市四成左右,钢材仓库数量占据全市七成左右。但过去,那些钢铁深加工和配套行业企业都是各自孤立地发挥着作用。现在,在宝山钢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一套覆盖钢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促进钢铁贸易与生产“齐头并进”。

 

宝钢在上海的生产在做减法,服务却在做加法。宝钢多年前就开始开发高级客户服务系统VSS,面向汽车、家电等行业大客户。目前,这套系统已与国内96%的整车厂进行数据库对接,建立了400多个车型、30多万个零件的图形数据库,系统可根据用户库存和生产计划自动预测未来钢材需求。这一头通用汽车4S店的客户一下单,宝钢就知道需要匹配车用钢材的用量和种类,同时另一端的原材料采购也按需响应。

 

宝钢为满足中小客户现货需求而打造的钢材交易网站“宝时达”目前已有注册客户2万多家,具有移动服务、集约式贸易运营、双盲互动交易三大功能,实现钢铁交易的透明化和便利化,日均销售量1万吨左右。通过网络平台的汇聚,宝钢可以“化零为整”,以较低的商务成本、最少的中间环节向中小客户销售,中小企业也可以更低、更透明的价格买到优质钢材。去年,该平台销售现货近200万吨,交易额105亿元。从客户数量与交易规模看,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钢材在线交易平台。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就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构建多方信息、多方需求、多方交易、多方服务聚集的平台,咬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条供应链,以三产创新带动二产转型,促进二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本市已完成编制汽车、钢铁等商贸服务功能区的项目建设方案。以上汽集团(600104,股吧)制造业基础为依托的上海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集聚区,将成为上海第一个制造企业集中展示服务业发展成效的示范性项目。

 

内外连接:“上海价格”在国际发出“中国声音”

 

聚拢,是为了辐射。规模不是上海构筑贸易平台的全部目标,未来的市场能级主要看影响力,看在国际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10月15日,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旗下的交易平台 NYMEX正式挂牌交易 “中国螺纹钢HRB400(Mysteel)掉期期货”合约。这标志着中国公司编制的钢铁及其原材料价格指数第一次获得世界顶级商品交易所的认可,上海钢联(300226,股吧)“我的钢铁”(Mysteel)系列价格指数的国际影响力大为增强,对中国提升大宗商品价格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是上海现代服务业试点破题的缩影。

 

目前,上海钢联编制的“我的钢铁价格指数”、“我的钢铁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已在国内现货交易中获得充分认可,其钢铁资讯网络覆盖全国生产性大宗商品生产流通重点地区。未来5年,公司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三大服务平台,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讯平台和研究平台。

 

除了钢铁,上海还将通过贸易平台的搭建,形成规模效应,在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一系列领域树立“上海首发价”。

 

政府部门则在思考,怎样为这种以平台企业为主题的全新的话语权争夺战做好支撑?市商务委介绍,过去对服务业项目的财政支持,大多以纵向支持为主,通过开展服务业综合试点,顺应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一批跨行业、跨部门的服务业项目得到政策支持,尤其是促进了上海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充分考虑城市土地、交通等承载力,探索平台经济的有效商业模式,进行更大范围的市场资源配置,切实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提高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