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正在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智慧运管”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
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助推经济、服务民生、创新管理、智慧运管,成为宁波运管发展中最闪亮的字眼。在这些关键词的引领下,宁波运管持续引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服务百姓平安舒适出行,在智慧运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GPS平台监控“千里之外”
宁波正在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智慧运管”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在镇海区危险品运输车辆GPS监控指挥中心平台,监控员看到屏幕上方闪动起一辆车的显示条,时速为96公里,已远超过危运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时速最高不得超过80公里的规定,“您已超速行驶,请放慢车速。”的提示音同时在驾驶室和监控中心响起。而在鄞州区运管所监控中心,监控员发现一辆行驶中大客车驾驶员正摸出香烟,准备点烟。监控员立即致电客运公司,一分钟后,从画面显示,司机将刚刚点燃的香烟熄灭,丢进边上的垃圾桶内,专心致志开车。
监控员对危化品进行实时监控,除了驾驶室配有3G摄像头外,在车辆行驶方向,进料口、出料口都搭载防爆摄像头,有效防范危化品的偷盗和泄漏,在发生事故后,工作人员也可以调出当时的路面情况进行比对,明确事故责任。
GPS监控指挥中心是宁波运管打造“智慧物流”和全方位的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一环,除了危化车,部分客运车辆、旅游车也已接入视频信号。下一步,宁波将进一步完善客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强化“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GPS联网联控,逐步实现与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动监控。
除了营运车辆要监控,摄像头还被安装在所有运管执法车辆上,对于执法人员的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也起到监督作用。
手持机实现快速移动执法
今年以来,宁波市运管处先后完成了客运站场视频系统、执法车辆视频系统、营运车辆GPS平台升级、移动执法系统和无线对讲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通过无线对讲系统和移动执法手持机,平台初步实现了动态指挥功能和数字稽查功能。
日前,宁波市运管处江东大队查处了一起大巴违法经营案件中,新配备的移动执法手持机发挥了大作用。在现场输入营运证信息之后,却无法显示该车信息,大巴司机最终承认无证经营的事实。
江东大队工作人员说:“有了手持机之后,执法效率极大地提高了。”以前发现违章情况以后,现场勘验和询问很花功夫。现在配备了移动执法手持机之后,不仅可以查询驾驶员的基本信息,还可以查询从业资格证、车辆相关信息,违章扣分扣证情况等信息,更实现了电子化文书录入及打印功能。
“移动电子眼”全程记录
为了提高移动执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执法效率,今年宁波市运管处将2010年引进的车载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之后的亮点就在于安装了流动图像监控功能,可以实时观察并记录道路运输、客运站点的现场情况,便于执法人员迅速、准确地执法。这套“移动电子眼”还增加了红外线监控功能,即使在夜间,也可以清楚地摄像,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执法。
上个月,执法人员就通过车载监控系统全程记录下了在马路边非法售票和“黑车”非法营运的全过程。可是当运政人员跟踪到他们的违法售票点时,却傻眼了,售票点内除了几张桌椅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一开始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时,他们死活不承认,还煽动在此等候上车的乘客对执法车进行围困,诬陷我们暴力执法,可是在看到监控系统记录下的影像以后,他们便无话可说。”执法队员说,“这对我们执法人员也是一种保护,后台可以随时派遣支援。”
汽车配件“持证上岗”
过去20年,宁波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1.5万辆,猛增到现在的100余万辆。随之而来,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如何规范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是摆在宁波运管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
从今年7月份开始,宁波试行汽车配件追溯制度,为每个汽车零部件贴上“电子身份证”,10家先行试点汽修企业开始试行,明年将全面铺开。届时,汽车配件就要按规定“持证上岗”,没有“身份证”的配件,上网一查就无处藏身。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