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物联网 >> 内容

青岛市首个肉菜二维码追溯体系在利群集团投入使用
字号:T|T 2012年12月07日09:47     青岛早报
  • 青岛市首个肉类蔬菜二维码追溯体系已在利群集团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青岛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信息化技术已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手持一部智能手机,将摄像头对准肉菜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标贴,只听“叮”的一声,手机上就显示出肉菜的整个流通过程和相关食品安全信息。昨天是青岛市商务局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市民开放日,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青岛市首个肉类蔬菜二维码追溯体系已在利群集团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青岛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信息化技术已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别小看这个二维码,它背后是更为先进和完善的"无断点"生鲜冷链体系建设和管理制度。”市商务局蔬菜办副主任栾坚介绍说,与传统的20位追溯码相比,二维码追溯体系不但操作更为简便,对于肉类蔬菜的流通信息管理也更加严谨,能够从技术和制度上杜绝个人篡改肉类蔬菜信息的可能。

 

现场体验

 

手机一刷信息“读”出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市利群商场现场体验肉类蔬菜二维码追溯体系。随手拿起一盒包装好的猪肉,记者看到,在外包装上贴着两个不干胶标贴,一张是传统的商品标贴,上面标注着商品种类、单价、重量、总价及20位数字追溯码;另一张则是当下“风头正劲”的二维码。“以往只能通过传统的数字追溯码查询信息,现在简单多了,用手机就可以读取这盒猪肉的全部信息。”利群集团肉类蔬菜二维码追溯体系负责人王延磊向记者介绍说,传统的追溯方式必须使用电脑登录市商务局网上查询系统,而二维码追溯体系只需在智能手机中安装扫描软件即可。

 

随后,记者打开手机中的扫描软件,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二维码,等待约6秒钟后,手机上就显示出一长串文字:“屠宰企业:潍坊同路。冷链配送中心:利群胶州配送中心。零售终端:胶州购物广场……”记者看到,这几行文字就是猪肉的全部流通环节信息,包括屠宰企业、配送渠道、零售终端以及追溯码上柜日期。

 

“二维码已不是新鲜事物,现在很多成熟产品都配有信息二维码,但我们推出的追溯二维码信息量更大。”王延磊介绍说,现在商场内绝大部分产品二维码只是写入一个网址,消费者读出二维码信息后,还必须登录网站链接才能读取信息。而追溯二维码无需链接网址,可以直接读取肉类蔬菜信息,“从技术上来说,二维码最多可以包含1000个字符的信息量,相当于500个汉字,足够说明肉菜的流通信息了。”王延磊表示。

 

是否所有手机都可以读取追溯二维码?王延磊解释说,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具备扫描二维码的功能,消费者只需下载一个扫描软件即可。

 

冷链探访

 

肉菜信息记录“无断点”

 

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副主任栾坚表示,肉菜二维码追溯体系投入使用,标志着青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信息化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二维码的信息到底从哪里来?在分割和预包装过程中,这些信息有没有可能被人为篡改?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昨日下午来到利群集团位于胶州的生鲜冷链基地。在生猪加工车间内,一片片生猪被粗加工成肉段,“从一进入利群生鲜冷链时,这些猪肉的流通信息就一直跟随着它们。”利群集团总裁助理张兵介绍说,根据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的规定,利群采购的所有猪肉都详细记录养殖企业、屠宰企业等信息,而在加工过程中,这些信息藏在哪里呢?指着肉钩上的黑色芯片,张兵表示所有信息全部都写在这些芯片当中,一片猪对应一个肉钩芯片。在进行粗加工后,大段猪肉就被运输到分切车间或切片或切段。在转车间过程中,生猪信息则从肉钩上的黑色芯片,转移到了盛放猪排、猪肉段的塑料箱上。“在每个塑料箱上都安装着一张白色的信息卡,里面储存着盒里的生猪信息。”张兵介绍说,这样能够确保信息产品不分离,也是生鲜冷链信息“无断点”的保障。而在细分切车间里,操作员将信息读取至电脑当中,并由电脑自动生成二维码。“这个时候,二维码里还添加了零售终端和上柜时间等信息。”张兵说,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生猪信息全部由电脑记录传输,中间没有手写记录的环节,也就从管理制度上杜绝了信息被人为篡改的可能。

 

随后,记者又来到蔬菜预包装车间。“与猪肉相比,蔬菜预包装步骤少、更简单,实现信息无断点更简单。”张兵介绍说,所有蔬菜在进入车间时,相关流通信息就已进入车间的管理系统,而蔬菜包装、称重之后,再由电脑自动生成二维码,此过程也没有手写记录环节。

 

名词解释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指以肉类、蔬菜“一荤一素”为重点,探索利用无线射频识别、集成电路卡、条形码等技术,做到各个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肉类蔬菜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