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运输 >> 内容

中国突破活鱼无水运输技术
字号:T|T 2012年11月28日09:17     中国农业新闻网
  • 从位于山东省济南东郊的一处水产品温控蓄养实验室了解到,通过采取冰温、气调等措施,可以使在山东蓬莱生产的大菱鲆、昌邑养殖的半滑舌鳎等水产品,在深睡眠、浅呼吸的生存状态下,以无水包装的形式实现长距离、长时间保活运输。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一个常识。然而,一项科学技术的突破却实现了活鱼的无水运输,使更远距离的人们能够品尝到更加鲜活的水产品。此项在山东突破的水产品活体运输保鲜技术,使我国水产品活体运输有望进入“无水时代”。

 

从位于山东省济南东郊的一处水产品温控蓄养实验室了解到,通过采取冰温、气调等措施,可以使在山东蓬莱生产的大菱鲆、昌邑养殖的半滑舌鳎等水产品,在深睡眠、浅呼吸的生存状态下,以无水包装的形式实现长距离、长时间保活运输。

 

据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介绍,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大菱鲆、半滑舌鳎、鲤鱼、鲫鱼等水产品中得到应用。其中,大菱鲆的无水运输时长可达72小时,在唤醒后还可再成活3个月以上。这种无化学成分休眠,对温度、湿度等环境的精准控制要求高,鱼种不同,对温度、湿度要求不同。正常情况下,像三文鱼等长距离洄游的鱼类,肺活量较大,实验起来难度也较大。目前,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尚属前沿课题。

 

无水运输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对于空运来说,成本更低。比如空运三文鱼,大约需要9倍的水,这等于水与鱼一个价格。即使是算陆路运输成本,从烟台到济南大约7个多小时路程,“无水”运输大菱鲆可降低约30%的成本。这种无水运输方式,明年有望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