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信息平台 >> 内容

服务行业“好平台” 科学发展“好声音”
字号:T|T 2012年10月12日10:00     中国交通报
  • 用3G手机上网便可下载全套会议文件,这是记者在一年一度的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会议上的新体验。不仅如此,“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传感网”、“电子标识”、“云计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新兴技术词汇也在本次会议上多次出现。

用3G手机上网便可下载全套会议文件,这是记者在一年一度的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会议上的新体验。不仅如此,“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传感网”、“电子标识”、“云计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新兴技术词汇也在本次会议上多次出现。

9月27日,在重庆,来自全国的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负责人围绕如何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准确地把握好行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优质服务进行了研讨。

完善顶层设计 部省联手推进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这是与会者的广泛共识。在交通运输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如今各省区、各单位围绕“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目标,行业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据悉,《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四个重大工程”、“三大试点示范领域”、“两大深化完善领域”和“五项环境保障体系”发展重点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交通运输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还研究成立了由“五院一中心”组成的重大工程技术支持组,为部、省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保证工程整体性和一致性。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部、省两级信息中心队伍已经初步构建完成,全国已建立31个省级交通运输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信息中心在部、省两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规划编制、顶层设计和技术管控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重大工程 深化业务应用

据了解,“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信息化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各领域的信息化业务应用不断深化,成效逐步显现。

“十二五”以来,部分省市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成都市东客站综合枢纽信息服务与协同管理系统等示范试点工程获批;首批15个出租车服务管理系统试点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第二批试点前期工作启动;印发了《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总体建设方案》,加大了工程建设推进力度;组织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推广工程的验收,分析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交通运输领域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取得了新的突破。交通运输部组织申报的《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会同铁道部共同申报的《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三个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以及智能交通物联网终端、船联网技术研发和系统研制等两个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专项,均得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已组织开展实施;经国标委批准,成立了交通领域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统筹协调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

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深化。完成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ETC联网示范工程,已开通或正在建设的省份达23个,建成ETC专用车道3600余条,ETC用户超过400万;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挂牌运作,4个省(市)路网应急平台与部平台实现对接;开通了干线公路通车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公路出行信息采集报送机制;完善全国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发布了施工、监理、设计企业资质名录;完成了海船船员卡建设工程,建立了中国船员基础数据库;救捞系统信息化船舶管理系统投入试运行;开通了渤海湾客运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完成97座内河AIS基站和2座AIS辖区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与服务能力。

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口岸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建立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平台建设技术专家组,研究制定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纲要》,初步建立了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启动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工程,开展了长江航运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通知》,成立了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批准设立了交通电子口岸连云港分中心。70%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正在或已编制了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港口及大型运输企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运输业务融合,强化资源整合共享,有效支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多方协同推进 发展天地宽广

“信息化工作必须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方能务实推进”,一位与会的企业代表对记者说,最希望听到交通运输行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具体思路。

据了解,为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共同推进行业信息化发展,交通运输部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企业合作:与国家广电总局合作,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试点开通了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向社会公众提供出行信息服务;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合力推进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提升公路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会同铁道部一起推进海铁联运,在全国开通了6条海铁联运示范线,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中国电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整合利用电信企业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推进和服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发展。

另外,在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机制方面,交通运输部制定了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开展了基础数据元等一批行业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发布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重要标准;印发了《第一批需严格执行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要求对46个基础性关键标准视同强制性标准予以严格执行;研发了标准符合性检测系统,组织开展了试点验证,拟订了管理制度;有14个省厅在遵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了37项地方标准或技术规范,其中重庆、江苏、陕西、内蒙古等省厅信息化标准规范较为完善。

加强安全管理 提升服务能力

“安全”、“可靠”、“创新”、“服务”,成为信息化工作中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悉,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工作正在进一步加强。

为此,交通运输部专门安排部署了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并组建了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联络员队伍;组织行业各单位开展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专项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开展了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基本要求等标准规范的研究工作;加强了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交通运输部还针对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加强了信息化技术研发。组织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开展了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航运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针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组织开展了相关政策、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等信息化前期工作研究。

行业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在部委网站绩效评估中连续多年名列第三位。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更加及时全面,出行信息服务、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等办事功能普遍加强,网上政民互动形式和效果持续改进,政务微博、在线交流等新的便捷互动模式不断涌现。

一位与会代表说,随着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以服务热线、政务网站、交通微博、移动终端、交通广播等展现方式为代表的平台,不仅可以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为百姓出行服务,还可以将交通运输行业的真、善、美的“好声音”以更有力的姿态展示出去。